• 57阅读
  • 0回复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突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2
第5版()
专栏:

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的重要突破
韩元钦 殷学美
近几年来,农村专业户有了很大发展。这是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形式和内部结构的一次新的变革。当前,这种变革尽管还未完成,但它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的重大意义,已日益清晰地呈现出来。
摆脱束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一场以推行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广大农民经历了一个创造、对比、选择的过程,终于找到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基层经营单位的经营形式。事实表明,这场变革是成功的。它着重解决了四个问题:一、纠正了原来农业生产经营的权力过分集中的缺点,扩大农业基层组织和农民群众的自主权。二、克服了过度集中劳动的弊端。按照各种生产项目和农事操作对于活劳动投放的实际需要,决定分工协作的方式。发挥个人、家庭、小组、以及较大规模集中的各种劳动形式的长处。三、解决了“吃大锅饭”的问题。变责、权、利脱节为紧密联系,变平均主义为按劳分配。四、改变了单纯行政手段的管理方法,广泛地实行承包制,合同制。把责任制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从单项操作推广到生产全过程,从直接生产过程推广到产前、产后和各种农业开发领域,推广到农村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逐步学会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
家庭联产承包这种基础经营层次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已摆脱了“左”的束缚。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使人们看到,农业的经济结构和经营形式,正经历着一场更深刻的变化。
顺应国情
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产生专业户的直接历史前提。但是,专业户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还有其更为广阔的社会经济根源。
一、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发展生产,尽快富裕起来。专业户能够在分工分业的基础上有效地摆脱原来生产门路窄狭、劳动效率低微、经济效益低下、商品生产不发展的被动局面,它已经成为广大农民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据调查,各地专业户的收入水平普遍高于一般农户。高出的比例通常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而往往是百分之几十,甚至几倍。并且,它在致富方面具有途径正当、见效快捷等特点。难怪农民群众把发展专业户的道路叫作“富民道路”,把党中央关于扶持和发展专业户的政策叫作“富民政策”。
二、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通过适当途径加以安排。据各地调查,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劳动力总数的30—40%。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为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找到了新的出路。专业户现在经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集体经济原来没有的项目。随着粮食专业户的发展,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劳动力转上各种各样的生产、加工、运输、服务等经营项目和其他开发性生产建设项目。人们高兴地看到,毛主席在1955年关于通过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想,在今天那些专业户蓬勃发展的地方,变成了生动的事实。
三、农村有大量的技术人才要求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国农村造就了一大批行家里手和能工巧匠。但在“大呼隆”的劳动形式下,他们中的许多人无用武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们带头实践党的政策,率先成为专业户,成了农村专业化的带头人。现在,各地农村不同行业的“科技户”、“示范户”等,多是由他们充任的。这说明,专业户的确是发挥农村各业技术人才专长的有效形式之一。
四、我国有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亟待开发利用。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采取家庭经营的形式,转向开发性生产建设领域,逐步实现了农村劳动力同未开发利用资源之间的结合。事实表明,专业户进入开发性生产建设领域,虽然就每个农户来说其开发规模较小,但它却具有精干、灵便、投资少、见效快、容易把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等优点。
五、城乡人民生活的多种需要将为农业专业化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近几年来,随着专业化的发展,一些农副产品出现了市场问题。于是人们担心,以商品生产为特征的专业户的发展,会不会因为消费弹性的限度而受阻呢?应当承认,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需求在各种消费项目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分配比例。因此,在某些地方,由于缺乏协调,许多专业户在某项生产上一拥而上,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现象,这是应当加以疏导的。但是,供大于求决不会成为全局性的问题。因为生产发展了,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将随之增长,市场将不断扩大。我国是一个大国。单是八亿人口的农村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而农村专业化的发展,不仅意味着提供的商品农产品日益增多,而且意味着农村市场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将为农村各种专业户的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
六、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的优越性为专业户的存在和发展创造了根本前提。农业在地域上作广泛分布的特点,以及当代农业中分业分工不断发展的客观趋势,使适宜于家庭经营的农业经营项目,将长期存在下去。并且,我国的专业户,不同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经济。现在的专业户,是整个社会主义农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小组承包、联合体经营、地域合作经济组织(现在是生产队、生产大队)统一经营、社队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形式的存在和发展,能够承担单家独户无力经营的各种经营项目和经营环节。这就使专业户处于一种有可能选择它所适宜的经营项目的有利地位。
重大突破
农村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农业在实现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它是一种适宜于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经营形式,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会造成巨大影响。
专业户就是商品生产户。专业户的发展就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呢?列宁写道:“农民的产品要想出卖,就要受到社会的核算,首先是地方市场的核算,其次是国内市场的核算,最后是国际市场的核算;这样,村野农民过去同整个外界隔绝的状态就被彻底打破了。”(《列宁全集》第三卷第276页。)我们看到,正是农村专业户打破了自给自足的封蔽状态,把农村经济推到必须接受社会核算的轨道上来。而接受社会核算,就不能不使整个农村经济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农民开始学会密切注视市场动向,努力适应社会需要,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于是,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商品性农产品的数量日益增加。农业的全局活了,发展速度快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日益牢固起来。
农村专业户具有的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所派生出来的高效率、高收益、高商品率等事实,使它在当前农村经济的各种组织形式中处于特殊的地位,发挥着较大的影响。对于大量的仍然处于“小而全”状态的承包户来说,专业户是演进的方向。对于承包队、组来说,专业户的成就在随时启迪他们不去追求形式上的集中统一,而追求从实际出发的经济效益;启迪他们逐步向分工分业发展。专业户同新的经济联合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关系。农业专业化的发展,为社会化服务事业的兴起不断提供需求和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各种从事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的经济联合体,才能发展起来。而这些经济联合体的兴起和完善,又为专业户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它们将在这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中,共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作用。
过去,有人以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生产大队、生产队可办的事情不多了。这自然是误解。事实上,这里发生的是一个经济职能更替的过程。例如,搞“大呼隆”、“大锅饭”的职能消失了,受理承包等新的职能产生了。随着专业户的兴起和发展,地域合作经济组织的全部职能将按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的要求进一步发生变化。这特别明显地表现在协调专业户之间、以及专业户同农村其他经营形式、经营层次的关系上,表现在办理、协调和监督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上。至于其他职能,例如协调当地的产业结构、经营方向和资源开发方式,实行计划管理,实施积累职能,举办公益事业等,虽然它们同过去有相似的形式,但却有了某些新的甚至全新的内容。这样,不论地域合作经济组织今后采取何种形式,它在整个农村经济中的统筹作用、枢纽作用、协调控制作用等,都将处于不可代替的地位。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使人们越来越看清了,靠低效率的大呼隆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是巩固不了集体经济的。只有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发展,使集体经济获得了新的经济职能,它才能真正巩固起来。而获得新的经济职能,恰恰就意味着低水平的集体化发展成为高水平的集体化。今后,当地域合作经济组织把上述职能有效地承担起来,从而使农村合作经济的各种经营形式、经营层次处于一种不可分割的体系之中时,农村合作经济就会更加兴旺发达,农民将在实际生活中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合作经济是他们的靠山。
继续变革
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标志着我国农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正在经历一次新的飞跃。这次飞跃将在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延续下去。
从农业的经营方式来说,人们已经逐步看清,现在的“包干到户”并不是完成形态。它还要继续变动,不断作出新的突破。“包干到户”的方向,不是恢复或者创立某种新的自然经济,而是要搞社会化,要向商品生产方向发展。农村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很快就出现了专业户、重点户,就是这种客观趋向的表现。专业户的发展,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商品领域,这表明农业社会化的程度在提高。而农业的社会化,必然使农业中的分业分工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这就是说,每个农户逐步摆脱“小而全”的经营方式,变为只经营一种专业或以一种专业为主,是不可避免的。
现在看来,农村专业户的发展,大体上有这样几个阶段:
(一)手工业专业户的出现。手艺人在农村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由于他们具有一定的手艺和工具,因而较早地从土地承包中解脱出来,变为相应手艺的专业户。这种专业户的出现,为农村进一步的专业分工和农村内部相互交换的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不过,他们对于以种养业为主要生计的广大农民影响较小;并且还几乎没有提出发展社会化服务的要求。
(二)种植业和养殖业专业户的出现。一开始,这里涉及的通常是菜、果、桑、茶、花卉、养蜂、养猪、养鸡以及中药材养殖等。它们从农业的次要地位或家庭副业中分离出来,变成一个农民家庭的主业或专业,并显示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情形很快在农村引起震动。它使农民看到了生产专业化的优越性,受到了必须向商品生产转化的现实启示。专业户经营的项目越普通,越普遍,它的启示意义就越大。在这个发展阶段上,开始提出了建设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和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问题。
(三)农村主要产品项目方面的专业户的发展。就全国广大农区来说,粮食专业户的兴起是一个标志。这种专业户由于涉及农业的主业,所以影响特别深广。因为它的发展意味着绝大部分农户产业分布的改组,意味着这些农户的资金、劳力等投放方向的巨大变动。随着主业方面专业户的发展,当地的主要生产部门和多种经营将会发生一个专业分化普遍加深的过程。与这个过程相适应,商品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社会化服务事业将迅速发展起来。
还要指出,专业户的发展将使农村经济走上综合发展的道路。过去在当地农村许多没有的事业、没有的生产部门,现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专业户,作了补充,并且见到了成效。不仅农林牧副渔得到全面发展,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行业也相继发展起来。事实使人们认识到,专业化与综合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专业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力,从而为改变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窄狭局面创造了条件。而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又反过来为专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领域。可以预期,专业户在今后的发展,必然会在农业生产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高度繁荣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