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莫让江河空自流——贵州水运事业大有潜力亟待开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3
第2版()
专栏:

莫让江河空自流
——贵州水运事业大有潜力亟待开发
《贵州日报》记者 刘庆田 本报记者 姚赣南
发展水运事业,是开拓贵州、振兴贵州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贵州的水运事业尚未得到很好的开发,问题亟待解决。
贵州省河流较多,水力资源丰富。全省河流长度在五十公里以上的有九十三条,总长一万一千二百七十公里,较大的有乌江、赤水河、红水河、清水江、南盘江、北盘江等十多条。属于长江水系的有七条,属于珠江水系的有四条。历史上和外省(区)相连的较大水运出口处有六个(而当前铁路只有四个出口),可以“北入长江进四川,东下沅水到湖南,南去珠江入广西”。五十年代,由于新建铁路、公路尚不多,有关地区、部门加强水运工作,全省水运事业曾有较大发展,通航里程由解放初期的一千多公里,增加到一九六○年的三千五百七十三公里,年运送物资达九十多万吨。以后的年代则每况愈下,年水运货运量不过五十万吨左右,通航里程减少到一千七百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有所恢复和发展,一九七九年至一九八三年,年货运量在七十六万吨至八十万吨之间,而通航里程没有多大增长。
影响贵州水运事业发展的原因,一是有的干部眼睛只盯着铁路、公路,忽视了水运。在基建资金安排、燃料供应、材料调拨等方面,对水运都打得过紧。二是对集体办水运的问题解决不及时。全省现有较大的水运企业十七个,集体企业就占十四个,它们所需要的燃料、钢材、木材等原材料的供应得不到保证。三是一些部门和县、社、队缺乏综合利用水力资源的观念。在兴修水利时,有的地方随意拦河筑坝,影响了水运事业的发展。长期沟通湖南、贵州物资交流中起重要作用的锦江,从贵州铜仁(专署所在地)至湖南麻阳一段,也断航多年。算了一笔帐:在贵州,开发一公里水路,约需十五万元至二十万元,而新修一公里公路,约需三十万至四十万元(等级较高的公路造价还要高)。水运还具有运输成本低、能源消耗少等优点。此外,贵州的主要河流,大多流经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那里资源丰富,交通却比较闭塞。发展水运,对于这些地区经济的振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共贵州省委最近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要疏通河道,恢复和发展内河航运。”为此,有关部门已着手研究黔西南和黔南连接珠江的红水河、北盘江的整治方案,对黔北连接长江的赤水河中游的一些碍航险滩进行勘测、治理,对黔东北连接长江的乌江中下游一些碍航险滩加强了修整。赤水、乌江两个航运公司还打破常规,组织船队直下江南,到达长江中下游的港口,航程长达二千多里,给江苏、浙江等地运去了贵州的煤炭和木材等物资一万多吨,运回了本地急需的塑料加工设备等,开创了贵州船队远航江南的历史。省水运部门的同志说,贵州的水运大有潜力,大有希望,只要有关部门在资金、燃料、物资、设备上扶一把,在改造碍航闸坝上同心协力,条条江河就会出现船队穿梭、运输繁忙的新景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