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小电子迷和他们的老师——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3
第3版()
专栏:

小电子迷和他们的老师
——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见闻
本报记者 郭伟成
“丛霖见到邓爷爷啦!”这消息很快在上海市江苏路第五小学传开。2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参观上海市微电子技术应用展览时,亲切地观看了小丛霖操纵电子计算机的表演。
丛霖是江苏路第五小学六年级学生,她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邓爷爷亲切地走过来和我们握手。我为邓爷爷表演了一个实用教材程序——二进制数的加法。二进制加法很容易搞错,计算机却能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给你出不同的题目并批改、记分。我们表演时,邓爷爷还关照身旁的人说,‘轻点,轻点’。他非常认真地听了我们的介绍,再次同我们亲切握手。他对周围的同志说:‘普及电子计算机知识要从娃娃抓起。’”
小丛霖回来一说,大伙儿可高兴了。那些小“电子迷”们都羡慕得不得了。因为丛霖不久前还为赵总理表演过。
在江五小学,迷上电子计算机的,并不是丛霖这一个娃娃。六年级(1)班的谢靖同学,去年才开始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活动,现在已经会编制一般的程序了,象数学题的分解和计算,电子游戏等等。我问他学计算机对其它功课有帮助没有?小谢靖不假思索地说:“过去我想问题不大敏捷,解数学题很慢。现在我根据计算机的流程图原理来判断,又快又容易,而且一目了然。心算速算能力提高了,过去要打草稿的题目,现在不用草稿了。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过去转不过弯来的抽象问题也好理解了。”小谢靖说起话来很有逻辑,也许同学习计算机语言也有关吧。他说:“过去外语拼写常有错,学了计算机,外语拼写基本不错了。因为操纵计算机也得用外语。”
江五小学的干部和教师们是有眼光的。他们已经开始抓娃娃们的计算机知识普及了。当然,其中有市、区少年宫的指导和帮助。本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他们带领娃娃们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电子计算机知识教育是其中的一项。1982年底,学校让青年教师孙殿德去少年宫进修计算机知识和基础语言,随后,由孙老师带领8个五年级的娃娃开始了计算机语言学习。学校里没有设备,孙老师带同学们去少年宫上机训练。一些娃娃的智力才能在这种条件下脱颖而出,仅仅几个月,11岁的丛霖就在上海市少年电子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去年9月,江五小学又组织第二批同学学习和训练,其中有两位是四年级的小同学。现在,这批同学都会简单的程序设计了。
去年10月,江五小学得到爱国人士李德庆纪念基金的一笔款子。校领导决定购买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市少年宫又慷慨地借给了一台9英寸的黑白显示器。当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上机操作时,那高兴劲就甭提了。最近,学校又买到一台22英寸的彩色显示器。可惜,我未能亲眼看看他们在新的彩色大屏幕上操演。孙老师无可奈何地说,“买着机器买不着隔离电源装置”。学校的杨秀梅老师告诉我:“参加第二批学习的12个同学已进入提高班。去年秋天又在五年级(2)班进行普及教育,有24个同学参加计算机学习。为了加快普及,最近就要举办全体数学老师的讲习班,学习计算机基本语言。虽然尽了很大努力,想让更多的娃娃学些计算机知识,但成果毕竟有限,希望整个社会都关心这项工作。象出版面向少年的计算机知识读物,还有象供应隔离电源装置之类的器材、备件”。
我们的话题又回到娃娃们身上,对邓小平同志说的“从娃娃抓起”,杨老师和孙老师都极表赞成。他们告诉我,许多同学从计算机中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习。丛霖读三四年级时,成绩一般在八九十分,现在,各门功课都在九十五分以上。有的同学自己看书就弄懂了计算机语言中的子程序方法。对此,孙老师颇有感慨地说:“从娃娃抓起是很必要,也是完全可行的。小学高年级学生能够学懂一些基本知识,而且还接触了具体的数运用和概率知识,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肯定有好处。虽然花钱多些,但开发出的智力是无法计量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