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缅甸重视促进农业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4
第6版()
专栏:

缅甸重视促进农业生产
魏玉琴
缅甸自古以农立国,素有“稻米之国”称号。以大米为主的农产品是缅甸的主要出口商品,国家外汇收入的60%也来自农业。因此,农业在缅甸国民经济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
在缅甸政府领导下,从1961—1962年度到1981—1982年度,缅甸农业产值年平均增长8.6%,水稻产量从3.275亿箩(每箩约合20.9公斤)增加到6.78亿箩,20年间翻了一番。1982—1983年度水稻产量又超过计划指标,达到6.88多亿箩,这是可喜的成就。
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缅甸政府努力改变稻谷单一发展的状况,不仅注意安排小麦、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等农作物的生产,而且还大力发展林、牧、渔业。缅甸森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柚木是缅甸特产。出口的柚木和硬木占国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为了促进渔业和牧业的发展,去年3月国家正式成立了渔牧部。1982—1983年度鱼产量超过3.7亿缅斤(每缅斤约为1.6公斤),比上一年度增产1,300万缅斤。在农业机械化水平尚不很高的缅甸,农耕主要依靠耕牛。这些年来缅甸养牛业发展较快,1982—1983年度,全国有耕牛636万头,这不仅改变了过去耕牛不足的状况,也满足了人民对牛肉和牛奶的需求。
缅甸农业生产之所以取得成就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但政府的高度重视、因地制宜的增产计划、切实可行的各种措施,更是重要的因素。
长期以来,缅甸政府把发展农业放在优先地位,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政府20年间对农业的投资额增加了20倍,还向农民发放各种农业贷款;提供化肥补贴等。农产品收购价格也大幅度提高,仅稻谷收购价20年间已提高3倍。农民除向政府交售固定数量的稻米外,多余部分可自卖。在开荒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还积极增加复种面积,1981—1982年度复种面积达全部耕地面积的18.06%。开发水源、兴修水库、水坝、推行防涝、排涝计划,也使灌溉、稳产保收面积日益扩大。1981—1982年度,全国农田灌溉面积达259.5万英亩。政府还大力发展支农工业,加强农业科学研究,培养与推广优良品种,鼓励农民改进耕作方法等等,这些措施为农业增产奠定了较可靠的基础。
值得指出的是,缅甸试验和推广的“水稻高产计划”,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缅甸在1948年独立时水稻总产只有500万吨左右。1975年,缅甸农林部组织十多户农民种植高产水稻良种,进行小规模试验,获增产近两倍的好收成。1977年推广了这个经验。1982—1983年度“水稻高产计划”已逐步扩展到全国314个镇区中的82个,同样也获得增产。仅这些镇区的水稻产量即占全国总产量的62.2%。这种高产计划1979—1980年度又推广到其他18种农作物中,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小麦、玉米、向日葵增产2倍,棉花增产1倍,花生、甘蔗增产50%。1982—1983年度又有22个镇区扩大了小麦、玉米、油菜籽的播种面积。国家还实行超产奖励办法,进一步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去年世界粮食日那天,缅甸政府还奖励了创全国最高产量的农民。
发挥地方潜力,因地制宜地推行各种生产计划,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缅甸,由于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因此,农业生产计划也相应地有所区别。各地都很注意发挥本地优势,实行一种或兼营多种计划,从而使1982—1983年度的稻谷和其他19种主要农作物获得增产,使缅甸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得到稳定增长。
缅甸发展农业的潜力还很大,只要坚持实行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农业继续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附图片)
缅甸人民以猫头鹰为吉祥之物。不少人身上佩带装饰品猫头鹰,在家里也摆着猫头鹰工艺品。这是仰光商店里陈设的猫头鹰木雕及其他工艺品。           王秀庚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