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来自北京的种子——记农艺师王珍在拉萨种菜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5
第3版()
专栏:

来自北京的种子
——记农艺师王珍在拉萨种菜的事迹
王珍在拉萨种菜颇有些名气。他的名字和拉萨的蔬菜紧紧地联在一起。王珍今年60岁,在风雪高原生活了23个春秋。二十多年来,王珍就是凭着为藏族群众服务的一颗心,在西藏高原闯出了一条种植蔬菜的新路子。
王珍原在北京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从事蔬菜栽培工作。1960年西藏需要蔬菜栽培技术人员,他主动向领导请求:“干脆我去。去西藏怕啥?不就是高一点嘛!”这年秋天,他带上一大箱和一提包足有三十多个品种的北京蔬菜种子,满怀希望地来到拉萨西郊“诺堆林卡”落了脚。他住进一间破旧的平房,开始在荒凉的土地上创办西藏农科院七一农场的蔬菜基地。
拉萨群众吃菜相当困难,好多单位靠汽车从成都运菜,当地的“当家菜”只有大萝卜、莲花白。相传大萝卜还是一千多年前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王珍心里很不平静:“文成公主都为西藏的发展做出过贡献,自己是共产党员,为啥不能解决群众吃菜的困难?”
为了取得高原种菜经验,他把从北京带来的蔬菜种子一样一样地进行试种。当时,他手下的“兵”是几十名藏族姑娘。这些农奴出身的青年人谁也没种过蔬菜。他就把蔬菜地和玻璃小温室当课堂,边种菜边教技术。在他指导下,藏族姑娘们逐步掌握了种植多种蔬菜的技能,成为藏族第一代蔬菜技术员。
寒来暑往,王珍和藏族徒弟们不断摸索和总结适合高原特点的蔬菜播种期和种植、培育、管理技术,在几十亩土地上,30多个北京蔬菜品种试种成功了。茄子、豆角、冬瓜、南瓜、西葫芦、大蒜、洋葱等品种实现了高产;黄瓜、辣椒、西红柿长势良好。藏族姑娘们第一次吃上西红柿时,高兴得又唱又跳。
在拉萨蔬菜种植上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大白菜由于受到高原气温等因素的影响,不等包心就抽苔开花。过去,曾有技术人员试图培育新品种,但因在藏时间短,未获得成功。王珍决心攻克这一难关。从1968年开始,他用上海五月曼油菜与北京、旅大、拉萨的白菜进行杂交。每棵菜有几千朵花,一个组合就是十多万朵花,要一朵一朵地去雄授粉。头一年,他搞了三个杂交组合,带着希望的心情细心观察变化。第四年,白菜包了心,早开花的现象被治住了。他和他的藏族徒弟们经过8年多的辛勤劳作,先后培育出以“藏白”编号的10多个各具特色的不提前开花的白菜新品种。
现在,拉萨的蔬菜品种已由原来的十几种发展到四十多种。七一农场每年要生产几千斤蔬菜种子和几十万斤蔬菜。王珍培养的几十名藏族工人、技术人员,有的成了模范,有的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为表彰他为发展拉萨蔬菜所做出的贡献,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批准,为他晋升一级工资,并号召全区人民向他学习。他培育的白菜新品种和试验成功的塑料大棚种菜技术,被西藏科技部门分别授予优秀科技成果奖和科技推广一等奖。
本报记者 祖伯光 王向坤
本报通讯员 任君璧(附图片)
王珍(左一)正在塑料大棚里为藏族青年讲黄瓜的栽培技术。
本报记者 马竞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