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甘当“垫脚石”的研究员鲍文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2-25
第5版()
专栏:读者推荐

甘当“垫脚石”的研究员鲍文奎
最近,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鲍文奎,收到湖南娄底农校副校长林蒲田的一封信,信中附了一篇题为《涟香1号》的文章。林蒲田在文章中说,“涟香1号”在试验过程中,曾多次遭到失败。后来,鲍文奎同志把自己培育的64对多倍体杂交组合寄给了林蒲田,并给予理论上的指导。这样,林蒲田才又进行大量的筛选,终于在去年成功地培育出一种味道香、产量高、不择土地的香稻新品种,应林蒲田之请,鲍文奎把它命名为“涟香1号”。这一新品种很快引起了农业科技界的关注,广大农户也热心种植。鲍文奎看完文章,心里很不安地说:“林蒲田写自己的科研文章,怎么介绍起我来了?提供的杂交组合都是半成品,也是我份内的事嘛。我把这种香稻取名‘涟香1号’,用意全在一个‘涟’字。‘涟’,指的就是林蒲田所在的那个地区嘛!”
鲍文奎今年67岁,是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多年来,他满腔热情地支持在农业第一线的科技人员开展科学实验。每当他支持的人取得成果时,他立即把手缩回来,也反对别人为他表功。湖南开展无籽西瓜科学试验,鲍文奎热情支持,耐心指导,使试验圆满成功了。他没有留名,只是把甜蜜蜜的无籽西瓜连同自己付出的心血,一起奉献给湖南省人民。湖南省开展大规模的杂交水稻科学试验,得到鲍文奎的指导和帮助就更多了。他曾在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上,多次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方向予以肯定;又多次通过书信,给杂交水稻的发明者袁隆平以理论上的指导;他还风尘仆仆地到海南岛南繁基地考察,对袁隆平的一些实验材料提出修正意见。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国际水稻研究所邀请袁隆平在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鲍老不顾年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袁隆平修改论文。并把中文本论文精心翻译成英文。这篇论文发表后,杂交水稻才走向世界,获得很高声誉。然而,当杂交水稻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以后,人们在杂交水稻的科研和工作会议上,却看不到鲍文奎的身影了。一些从事杂交水稻科研的科技人员感慨地说:“在杂交水稻科研遇到困难的时候,鲍老师几乎处处都在,但到该出名的时候,他却当隐士去了。”
是的,鲍文奎同志甘当青年科技工作者攀登科学高峰的“垫脚石”,甘当培育科技新成果的“肥料”。他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却把宝贵的精神留在了湖南科技界。
郭少达 谭毅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