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2
第5版()
专栏: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宗寒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的重大现实意义
工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占用和消耗的社会劳动与为社会提供的有效劳动成果之比。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占用和消耗较少的社会劳动,表明经济效益较高,反之则低。如果劳动消耗量超过为社会提供的劳动量,出现亏损,则表明是负效益。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应该力争占用和消耗的社会劳动相对少一些,而为国家和人民提供的各类产品尽可能多一些,好一些。
物化劳动消耗在我国工业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比工资高得多,绝对额比工资大得多。以1982年为例,以货币计算的物化劳动消耗,占工业产品成本的70%以上,在轻工业成本中,则占80%以上(同年,在工业总产值中,物质消耗部分占67.5%,在轻工业总产值中占71.1%)。物化劳动消耗的绝对额比活劳动消耗高一倍,比工资支出高几倍。有效的物化劳动消耗形成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但不创造新价值。它与产品的产值成正比,而在总产值已定的情况下,与国民收入成反比。换句话说,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数量主要决定于物化劳动消耗状况和生产的增长速度。如果工业总产值不变,生产过程中占用和消耗的物化劳动量降低了,国民收入就会增加;反之,则会下降。物质消耗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会影响国民收入,物质消耗的结构和内容的变化也会影响国民收入。因此,降低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消耗,尽力以较少的物化劳动生产较多的产品,对于增加国民收入,为四个现代化积累更多的资金,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使用价值看,物化劳动消耗状况直接影响社会拥有的现实财富数量和增长速度。物化劳动作为在生产过程中转移的过去劳动,在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几种情况:一种是转移得比较合理,单位产品消耗量比较少,而生产的成果比较有效;另一种是消耗比过去显著降低,产品的质量比过去显著提高;还有一种是消耗提高,质量降低。前二种情况符合社会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第二种情况,以较低的单位产品消耗生产出了较多较好的产品,尽管社会耗用的物化劳动总量未变,但社会拥有的实际财富增加了。第三种情况意味着社会财富直接受到了损失。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力避免。
工业企业的物质消耗,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问题,它涉及到一系列工业企业,涉及到工业以外的部门,涉及到宏观经济的计划和比例。一个企业的物化劳动消耗高,将引起原材料工业、燃料动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一系列企业和部门非正常地多占用社会劳动,造成这些部门的许多额外困难。它的消耗降低了,就会使有关企业和部门占用的社会劳动降低,从而用同样的社会劳动能为社会提供更多财富,使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变得更加健康和协调。
目前我国正在为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实现四化,既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大量生产资料。但是,不论资金,还是物资,我们都是很不够的。如果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消耗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到本世纪末达到工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目标,基本生产资料的数量也必须翻两番。但从工业生产的现状和发展的可能性看,到2000年,有的可以翻两番,有的可以翻两番以上,有的则不能翻两番。如能源,到2000年大约只能达到12亿吨左右,即比现在只能增加一倍。也就是说,各种产品的能源单耗水平不变,能源供应量要差一半左右。还有一些别的生产资料也处于这种状况。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增加生产,满足需要;更积极更有效的办法是厉行节约,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有些生产资料并不很缺,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节约了呢?仍然要十分注意节约。我们建设四化,提高人民生活,需要大量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现在我们的东西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足。我们的近期目标是翻两番,但决不仅限于翻两番。需要而又能够多增产的,我们要力争多增产。同时,许多生产资料具有通用性,这里节约下来,可以用到别处。有些生产资料确实不需要那么多,还可以缩减或者停止生产,把节约下来的人力、物力,用到社会更需要的地方去。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与技术进步有密切关系。实践表明:一切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导致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消耗的降低,而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也必将带动技术进步。抓哪个行业,哪个行业技术进步就快;抓哪个环节,哪个环节技术进步就快;不抓,生产技术就会停滞不前,物化劳动消耗也降不下来。
从提高企业素质看,降低物化劳动消耗也是十分重要的。过去,我们的一些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低价原材料、燃料和较低的工资维持生产的,所得收入中,相当部分是农副产品原材料和原材料工业产品价值的转移。这种情况掩盖了企业消耗高的落后面。现在,农副产品原料和一些工业原料价格一提高,不少企业成本上升,甚至出现亏损,就暴露出企业素质上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就应该从哪里去解决。而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会促进企业素质逐步提高,促进体制改革更好地开展,促进工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真正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从三个方面降低物化劳动消耗
如何降低物化劳动消耗?重要的是使人们认识到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性和意义,弄清楚降低单位产品物化劳动消耗与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关系,排除那些“多用一点没啥”、“消耗高是高,我们无能为力”等错误思想,真正把降低消耗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决定性措施来抓。在提高认识的情况下,按照党的十二大和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方针,做一系列的具体工作。在当前阶段,要着重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围绕降低物化劳动消耗,抓技术改造。
影响物化劳动消耗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的关键是生产技术结构和生产技术水平。技术结构合理,有先进的生产手段、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一般单位产品的消耗水平就比较低,反之就高。虽然随着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在总劳动中所占的比重总的趋势是会提高的,但是,技术越进步,单位产品占用和消耗的物化劳动绝对量必然会下降,这是工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从根本上解决消耗高的问题,必须下决心抓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
在工业生产中,技术进步的重点是改造落后的劳动手段。目前我国多数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的物化劳动消耗高,主要是劳动手段落后。例如,目前我国有1.2万千瓦中低压机组,设备老,利用小时低,且污染严重。这些设备每年发电650亿度,消耗煤4,000万吨。发电量占全部火电的25.7%,煤耗却占火电总煤耗的45.2%。如用20万千瓦的机组代替之,每年可以节约1,400万吨煤,近期内用新建大机组代替其中的一半,可以节约680万吨煤,多发150多亿度电。新建机组需要投资,但开采煤炭也需要投资,新建机组投资是一次性的,节约则是长期性的。更新设备所花的钱,几年内就可以从节约的物化劳动消耗中收回来。劳动手段的改造,有一些是需要花钱的。有的采取局部更新、逐步更新的方式,则花钱不多甚至不花钱就可以改造好。这样的例子,在各行各业都屡见不鲜。全部更新与局部更新、根本改造与小打小闹这两种方式我们都要采取,有条件改什么就改什么,哪个项目最迫切最重要就先改什么。
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必须抓劳动对象的改造。劳动对象消耗主要是指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它们通常占产品成本的90%以上,在许多轻重工业产品中,仅原材料一项就占成本的70—80%。节约劳动对象,一方面要更好地利用现有材料,另一方面,要不断革新技术,提供更多优质对路的原材料、燃料等。工业生产中的物质消耗状况,是与劳动对象生产工业产品的质量、适用程度和供应的及时性有密切关系的。它们的产品价廉物美,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符合需要而又供应及时,消耗就低。
二是围绕节约物化劳动抓企业管理和企业整顿。
从节约物化劳动的角度看,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很重要的是按照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原则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责权利结合的规章制度。工业企业不论大小,都有若干层次和环节,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每一个层次、环节都关系到物化劳动的占用、消耗和使用效果,都会影响劳动消耗的数量。如果有健全、严密、责任明确的规章制度,消耗就低;管理无制度、不配套或者有制度不执行,消耗不可能不高。近几年,我国一些企业在整顿、改革过程中,从上到下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生产责任制。围绕节约物化劳动,给企业、车间、班组和个人以责权利,并制定先进定额和消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车间、机台、岗位和个人,严格考核,奖惩结合,取得了显著效果。最近,一些地区为了解决扭亏增盈的问题,针对一些亏损企业和高消耗企业的情况,规定了降低消耗、扭转亏损的期限和标准,完不成的扣发奖金,不供电,不供原料,或者停产整顿,促进了消耗的降低。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这也是整顿的目的。企业素质高,整顿得好,消耗就应该降下来。如果整顿了半天,亏损的照样亏损,高消耗的也不降下来,就等于没有整顿。
企业的经营水平与物化劳动消耗关系颇大。比如,企业生产方向和具体生产计划的制定,市场信息的反馈,原材料来源情况的调查研究和采购供应,产品的销售、运输以及广告宣传等,这些工作看起来与物化劳动消耗距离较远,其实关系很大。每一个环节的失策都会影响生产的效果,因而必将影响物化劳动消耗,有时还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现在,一些企业开始重视这一问题了,但有的只着眼于本企业消耗的高低和赚钱的多少,而没有站在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来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
三是围绕节约物化劳动,继续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国民经济的比例和结构,是决定物化劳动消耗的重大因素。合理的消耗必须以合理的经济结构和比例为前提。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该有的没有,不该有的多了,必然导致社会范围的物化劳动的损失和浪费。这样的浪费往往是更大的浪费。经过几年的调整,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比例包括轻重工业比例已逐趋协调,为企业的节约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但是,国民经济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要加强,部门结构、企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仍旧存在一些问题。这都是需要下工夫解决的。企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尤其应该引起重视。目前我国一些行业物质消耗高,与盲目发展落后的小企业有很大关系。小企业不但现在而且将来都是不可少的。但是,重复、落后的必须调整和整顿,大中小企业必须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按照整体规划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不然消耗是降不下来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