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联邦德国的核电工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2
第7版()
专栏:

联邦德国的核电工业
本报记者 卢继传
一、核电站的发展现状
去年11月29日早晨,汉莎航空公司的班机在法兰克福机场缓缓降落了。中国新闻工作者代表团开始了对联邦德国核能和平利用的专题采访。
我们从航空枢纽法兰克福飞至啤酒之都慕尼黑,又飞往著名的港口城市汉堡,再乘车到文化名城汉诺威,从那儿到政治、文化中心波恩、科隆。两周之中,由于主人的周到安排,使我们领略了这个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概貌及所取得的成果,对他们保护环境如此之好,留下深刻的印象。
风和日丽的一天,我们从汉堡乘车向易北河方向驶去,穿过公路两侧的一片片森林带,一个多小时到达施塔德核电站,主人领我们到接待室,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电站:一座球形的核电站矗立在易北河岸上,核电站四周长着茂密的绿草。与一般电站形成鲜明对照,看不到冒烟的烟囱,主人放映幻灯片并作了介绍后,领我们参观了核电站设施。这座核电站建于1967年,电容量66.2万千瓦,是联邦德国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它的发电成本比普通电站低一半。今天,作为重要的能源之一的核电站已遍布联邦德国。
我们抵达波恩的第二天,主管核安全研究和技术工作的联邦德国政府研究与技术部的赛伯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联邦德国核能发展的过程与途径。
联邦德国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对发展核技术的重要意义加深了认识。虽然,联邦德国的褐煤储量丰富,成本较低,是他们的主要能源。但是,烧煤要造成大气污染,日益遭到反对,而用过滤技术防止污染,又使发电成本大大增加。建造核电站既可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又经济便宜,比烧煤成本低一半,无疑有巨大的优越性。因此发展核技术就成为他们长期的方针。
联邦德国首先建立的是一批研究中心,从事核研究工作。赛伯先生说,核能是一门综合性的尖端科学技术,任何一所大学都难于完全承担研究的重任,国家应舍得投资,组织力量。确实,我们在联邦德国所见到的核研究中心规模很大,体制稳定。我们访问过的卡尔斯鲁厄核研究中心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巴伐利亚州东部,共有14个研究所,3,600人。国家每年投资5—6亿马克,其中三分之二用于反应堆、核废料处理等项目的研究;三分之一用于基础研究,为核技术的应用提供依据。类似这样规模的研究中心,国家所属的就有八个,此外,民间团体、高等学校和工业企业部门也有核研究所。核研究中心的任务是通过研究反应堆等各种途径,培养人才。据不完全统计,联邦德国核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技术人员已达万人以上。
起初,联邦德国没有建造核电站的技术,他们采取的做法是:学习外国核技术,仿制外国的核电站,从中积累经验,发展自己的核技术。在此过程中的做法是稳妥的,首先建造电容量小的实验性核电站,再建电容量大些(20—30万千瓦)的示范性核电站。继之,摆脱对外国核技术的依赖而加以创新,建造电容量大的商用核电站。从1967年联邦德国建造了第一座中型核电站,仅过5年即1972年,就开始建造世界上第一座130万千瓦商用核电站。今天,这种核电站已成为联邦德国标准型的核电站了。
从1956年至1976年,联邦德国已实施了4个核发展计划。1977年以后,联邦政府在几次制订能源计划中,把核电确定为仅次于煤的第二位能源。
联邦德国核能生产居世界先进水平。1983年全国已建成核电站16座,发电量占全国21%。核电站的生产纪录也是高水平的。1975年至1982年统计,电站的有效发电时间平均为63%,(美国只达59%);而压水堆核电站有效发电时间平均高达73%。
联邦德国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果,正向核技术的深度和新领域攀登。在科隆,主人安排我们访问于利希核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占地两平方公里,有十几个研究所,4,500人,其中科学家1,000人。我们参观了一个研究核聚变的装置。据称,这个装置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居欧洲首位。这里正在研究利用核聚变技术发电以代替核裂变技术。主人说,这将使核燃料的效能提高几十倍。 (待续)(附图片)
联邦德国的第一座核电站——施塔德核电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