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自筹资金 自搞设备 就地取材 因陋就简 巴中县渔溪区“十小”生产欣欣向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3
第2版()
专栏:

自筹资金 自搞设备 就地取材 因陋就简
巴中县渔溪区“十小”生产欣欣向荣
本报讯 地处丘陵的四川省巴中县渔溪区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几乎家家户户都利用宅前宅后的荒山、荒水、荒地从事“十小”生产,去年仅八个月的时间就收入现金400多万元,人均50元,成效显著。
渔溪区的“十小”生产,是在社队的指导和扶持下,由农民自筹资金,自搞设备,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办起来的。有些农户同时从事一两项或几项生产活动,费事不多,得益不少。这个区有11,500个农户建了小桑园,去年,养蚕5,900张,产茧30万斤,连同出售桑苗共收入73万元。全区办小蘑菇场的有11,000户,养殖面积60万平方尺,收入42万元。这个区有小药园6,000多个,种植了沙参、桔梗等中药材3,000亩,年产药材69万斤。还有些农民建了小果园、小林园、小鱼塘、小蜂房和小养殖场、木耳场。全区已产木耳和银耳12,000多斤,收入16万元。三河场公社十二大队社员邵建宗,先后三次外出学习生产技术,去年自制银耳菌种2,000瓶,生产银耳600斤,收入上万元。他还指导附近18户农民培育出银耳800多斤。
这个区有1,900个农户办了家庭小加工场,从业人员3,600多人,主要从事米面加工、饲料加工和编织、制瓦等项生产,已收入170万元,成了“十小”生产中收益最多的项目。渔溪公社三大队五队历来比较贫困,现在绝大多数农户办起了小加工场,全年可收入36,000元,占全队农副业总收入的40%,每个从业人员平均收入230元,生活上一年就翻了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