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大胆起用有创见的实干家——交大管理改革见闻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7
第3版()
专栏:

大胆起用有创见的实干家
——交大管理改革见闻之三
本报记者 蒋涵箴 肖关根
在上海交通大学,我们接触了不少校和系的领导干部。总的印象是,他们年富力强、干劲十足、会出点子、讲究效率。这是一批在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人。向这些同志采访,约定几点进行,准时不误。他们谈话有条理,看问题一针见血,从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这些同志对祖国的四化建设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改革需要一大批敢于挣脱条条框框,从中国实际出发,敢想、敢说、敢干,能开创社会主义大学新局面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交大有一批。然而,我们一些同志看待人才,往往有种种不成文的陈规旧习。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那些能投领导所好,擅长察颜观色,但不敢负责的人,却能受到重用和提拔;另一种人苦干、实干,自己有主见,勇于负责,这样的实干家在选拔干部时倒往往被看作“高傲”,“难于领导”,列入另册。
上海交大党委认为,学校要改革,必须起用实干家,起用有创见的人。凡是有点主见、有点能力的人,往往比较自信,如果说这是“骄傲”,倒也并不坏。即使真的有点骄傲的毛病,把他们放在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及时帮助,也会变得谦虚起来。
交大计算机中心的杜毅仁副教授是一位全校有名的实干家。他所领导的微型计算机研究室只有11名教师、4名工人,是全校的“小字辈”。该室从1978年成立以来,搞出了18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100多篇论文,技术成果转让为学校增加收入155万元。1982年学校要提拔他为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时却发生了争论。有人认为:老杜不民主,一人说了算,组织纪律性差,好走上层路线。
党委书记邓旭初提议:对杜毅仁的情况要作全面调查,在调查之后再做结论。
调查中,大家确认杜毅仁办事雷厉风行,有实干精神。他常说时间对我们搞计算机研究的人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丧失时间就丧失了优势。在他领导下,研究室工作气氛紧张,他把每个人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他晚上翻资料,第二天一上班就公布新点子,立即要求大家去干,限期出成果,在与外单位竞争中要占优势。看起来有点“不民主”,但他的点子往往高人一筹,这个研究室在国内能处于领先地位,杜毅仁的新点子是起了重要作用的。杜毅仁办事,有时为了争取时间,避开层层关卡,直接去敲校领导的大门,难道能说他是“组织观念不强,好走上层路线”?
通过调查,大家看到杜毅仁是一位有开创精神、组织能力强的实干家,从改革和四化的要求来看,这样的同志完全应该提拔。
交大的领导同志对记者说,过去使用干部不敢用有争议的人,喜欢用大家都没有意见的老好人。比如有的干部任劳任怨,上下左右关系都很好,群众对他也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他自己所分管的工作却毫无起色,更开创不出新局面。与其这样,我们宁肯用一位群众对他还有这样那样看法,但工作有办法,能开创新局面的实干家。选拔杜毅仁使大家感到任用干部有争议是正常现象,能开创新局面的人往往是有争议的。比如有关部门批准交大与外商合资在香港设立电脑公司,学校让老杜负责此事,为此他曾六次赴港筹办。按过去的习惯看法,教书匠怎能去经商?大学堂里的先生要到海外去做生意是很不高雅的。所以有人说杜毅仁有点“商人味道”。杜毅仁并不这样认为,他说到香港去开公司是为了使我们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并随时了解各种技术信息,把教学、科研、生产、贸易结合起来,为我国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创造条件。事实证明,杜毅仁看问题看得远。他虽是一位党外知识分子,但他的实干精神比一些党员同志还强,党委应该支持他的工作。
五系有位副教授名叫陈楚,此人在焊接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国内外都有点名气。提拔他为系主任时也有人认为,陈楚胆子太大,派头太大,喜欢自作主张。
记者采访了陈楚的上级及他周围的同志。他们说陈楚胆子是大,他当了系主任,该处理的事他都果断拍板,说了就算。但是他作出的决定是符合原则的,经过实践证明也是对的,这样的拍板是敢于负责的表现。相反,作为一个领导,凡事都走“群众路线”,芝麻绿豆大小的事都要拿到会上来讨论,这实际上是推卸责任。陈楚出差,临走之前一直在工作,连家门也不回,有时直接从学校要一辆小汽车直奔飞机场。有人就说他派头大,可是小汽车是可以用钱雇到的,时间是金钱买不到的啊!时间是生命,时间是四化,陈楚本人就是在那儿争分夺秒地工作。
说陈楚喜欢“自作主张”,这确是事实。去年年底,发科研提成费,学校规定了一套办法,各系都按这套办法去贯彻了,唯有陈楚与众不同,自己想了一套办法去发,这真有点“自作主张”。一般来说,敢于改革的下级总不免要触犯上级的“尊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对一些有主见的人看不惯的原因。那么交大党委书记邓旭初是如何看待陈楚的呢?
在一次干部会上,邓旭初对大家说了这么一段话:“你们都要创造性地工作,对党委的决定原封不动地照抄照搬不是好干部,只能算是个通讯员。你们要当一个好领导,就要把党委的精神拿回去创造性地运用,即使你们的办法与党委的办法不一样,只要做后效果好,那你就是一个好领导。五系的陈楚就是这样,他发科研提成的办法比学校布置的办法好,你们应该向陈楚学习!”
交大党委在使用干部上是十分明智的。他们认为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人们听话听惯了,“等因奉此”,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只能培养出大批执行者,不可能培养出大批开拓者。因此党委经常告诫新干部:你们千万不要做“踢一踢、推一推,才动一动”的干部,这样的干部容易当,也比较保险。今天交大要改革,在许多方面无章可循,要你们自己去探索、去动脑筋,你们也可能有一件两件事做错了,但是不要怕丢乌纱帽,党委支持你们创造性地工作。
党委放手让下面的干部去干、去闯,这样为新干部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了条件。十系的流体力学教研组原来是个“老大难”单位,组内不团结,教学任务安排不下去,科研更无起色。新的系主任何有声上台以后,采取了几条得力措施,很快改变了“老大难”单位的面貌。何有声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过去管得太死,一级干涉一级,束缚了我们的手脚,学校搞管理改革后,放开手让我们下面的干部自己去干,这样反倒顺手了。我平时没有大事不找校领导,大量的事情我都在系里解决了。
交大用改革的眼光选拔干部、使用干部,这几年一批年轻有为的新干部成长起来。该校党委办公室主任是一位办事有条有理,十分精干的年轻人,前几年要提拔他时,大家也议论纷纷,党委坚决把他提上来,让他在改革的实践中锻炼成长。现在他已成为一位比较成熟的干部,为交大的管理改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我们向读者介绍的这些同志,是一些能打开新局面的同志,当然他们绝不是完人。这些同志有长处,也有短处,长处和短处还常常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实干精神却是有目共睹的。交大党委自从把他们提上来以后,一直在帮助他们扬其长而弃其短,正如杜毅仁副教授对记者所说:“邓旭初是经常要‘敲打’我的。”
交大管理改革的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起用了这一批新人。(附图片)
图为交大计算机研究所副所长杜毅仁,正在和教师、工程师们研究微型机开发中的技术问题。
本报记者 王子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