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09
第5版()
专栏:学点革命史

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927年初,在北伐战争的高潮中,中国共产党和武汉国民政府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经过坚决斗争,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这一胜利,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意志和巨大威力,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汉口和九江的英国租界,是1861年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不平等条约开始设立的,它是英帝国主义深入中国内地进行侵略的重要基地。1926年10月,北伐军攻下武汉,11月又占领了南昌、九江。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发展,全国人民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反帝运动更加高涨。这种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使英帝国主义大为恐慌。它为了保持在中国的侵略利益,极力破坏中国的革命,不仅从财政上和军火上援助北洋军阀,而且直接对中国革命进行武装挑衅。当北伐军进抵武汉时,英舰竟云集汉口江面,配合吴佩孚,炮击北伐军。9月5日,英舰向万县开炮,造成中国军民伤亡数千人的“万县惨案”。此外,英帝国主义还利用租界干涉中国革命。在上海,封闭英租界内的《民国日报》;在天津,封闭英租界内的国民党市党部,逮捕国民党人;在汉口,当北伐军到达时,英租界内设置沙包、电网、机关枪,与革命为敌。驻汉口的英领事,还策动各国领事,共同向武汉国民政府“抗议”,要求取缔工人运动。英舰上的水兵也多次上岸干涉群众的反帝活动,不断制造冲突。凡此种种,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12月26日,在共产党人李立三、刘少奇、董必武等领导下,汉口、武昌各界群众分别举行了有20万人和10万人参加的反英大会,一致议决:实行对英经济绝交,要求政府收回妨碍革命、有损中国主权的租界。
1927年新年期间,武汉各界人民,为庆祝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北迁,连续几天举行大会,游行示威并演讲宣传。1月3日下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英租界附近的江汉关前面空地上演讲,英租界当局竟调集大批水兵登岸,驱赶听讲群众,并用刺刀向人群乱戳,当场死伤群众30多人。这就是引起公愤的“一·三”惨案。
“一·三”惨案发生的当天,正在汉口举行的湖北省总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李立三、刘少奇的领导下,立即发出反对英国水兵惨杀中国同胞的通电。通电提出了六项要求:(一)请政府自动收回英租界;(二)在英租界未收回之前,租界内必须撤除沙包、电网等作战设施,并不得在租界内干涉言论、出版、集会、游行、讲演等自由;(三)立即撤退在华的外国军舰和租界内的外国武装;(四)赔偿死伤损失;(五)要求英政府向我政府道歉,并担保以后不得再有此等事件发生;(六)将凶手交我政府惩办。
4日上午,武汉农工商学各界200多个团体的500多名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决定以省总工会的六项要求为基础,提出八项条件,要求政府向英领事交涉,并限英领事于七十二小时内答复。否则,即请政府:(一)封锁英租界,(二)收回英租界,
(三)收回关税,(四)通知英政府,不负在华英人治安责任。
武汉国民政府在处理汉口事件中,一直站在人民一边。“一·三”惨案发生的当天晚上,外交部长陈友仁召见英领事,提出严重警告,“并令其从速撤退水兵”。政府还决定全部接受农工商学各界代表所提的八项条件,表示此次交涉,政府与人民完全一致。
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强大威力和国民政府的坚定态度面前,英帝国主义被迫于4日晨将水兵撤至舰上,将巡捕撤回巡捕房,并通知武汉国民政府派军警入租界维持秩序。当日下午,国民政府派兵进驻英租界,群众也随着大量涌入英租界,拆除作战设施,张贴革命标语。5日上午,英国巡捕房巡捕又结队冲出,手持棍棒袭击群众。群众怒不可遏,聚集数万人包围了巡捕房。下午,武汉市民30万人在李立三等指挥下,举行反英示威大会,强烈要求政府立即收回英租界。会后举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自动冲入租界,租界内的巡捕和其他公务人员逃避一空。工人纠察队遂占领了租界。晚上,国民政府决定设立“汉口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接管英租界内一切公安行政事宜。至此,汉口英租界被中国人民收回。
次日,英帝国主义又在九江制造了“一·六”惨案。在此之前,九江码头工人因要求增加工资实行罢工。1月6日,有英人雇华工搬运行李,破坏罢工,工人纠察队加以阻止,英国水兵即上前殴打纠察队。消息传开,九江市民数万人,怒欲闯入租界。英舰竟向岸上发炮,群众一时大乱,致死伤多人。
“一·六”惨案发生后,群众愤怒异常,围攻英租界。租界内的英人及水兵慑于群众威力,全部逃往舰上。7日,驻守当地的北伐军派兵接管租界,工人纠察队协助军队维持租界秩序。同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由汉来浔,调查处理此案。10日,在武汉国民政府人员主持下,“九江英租界临时管理委员会”宣告成立,九江英租界也被收回。
在中国人民反帝斗争高潮面前,英帝国主义虽然被迫从汉口、九江租界撤退,但是,它并不甘心放弃这些侵略地盘。1月12日,英国驻华公使派使馆参赞阿马利到汉口同武汉国民政府交涉,要求立即交还汉口、九江英租界。这一无理要求,当即遭到武汉国民政府的严正拒绝。于是,英国政府对武汉革命政权施加种种压力,妄图迫使中国屈服。首先进行武力威胁,声称如果不交还汉口、九江租界,英国将“以武力实行其最后之决心”。并派大批军舰到汉口示威,当时停泊武汉江面的英舰达十五艘之多。其次,英国政府指使在汉口的英国银行和商号,冻结华商存款,停止履行与华商的贸易契约,制造经济混乱。此外,英帝国主义还在报纸上造谣诬蔑,说什么“在中国,人们准备向一切白种人作战,如拳匪之乱一样。”借此煽动各帝国主义国家,妄图造成第二次八国联军侵华的局面。更为恶毒的是,英国竭力挑拨国共两党关系和中苏关系,利用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的右派反对左派,阴谋分裂与破坏中国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
对于英帝国主义的种种罪恶行径,中国共产党坚决加以揭露,用大量事实戳穿它的谣言和欺骗,并提醒武汉国民政府警惕帝国主义的阴谋,真正做到“不离开革命,不离开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反英群众运动,要求对英经济绝交,抵制英货,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在中国人民反英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各帝国主义国家感到“中国民气,非庚子以前可比”,不敢轻举妄动。英帝国主义所极力策划的各国一致对华的政策,并未奏效。
在这种情况下,英方代表被迫同意在承认租界现状的基础上协商解决。1月底,谈判基本达成协议,本可即行签字,但是,英帝国主义不顾武汉国民政府的多次抗议,不断从本国和印度等地派遣军队向上海集中。为此,陈友仁代表国民政府严正声明,若英国不停止运兵,我方即拒绝签字。对此,英帝国主义置若罔闻,于是谈判停顿下来。
英国对华大量增兵,遭到我国各界群众的坚决抗议和各国人民的反对。共产国际发表宣言,指出压迫中国革命就是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公开挑战。有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也提出了“勿干涉中国革命”的口号。英国保守党的对华政策,在国内也遭到了普遍反对。英国政府更加孤立了。鉴于国内外的压力,2月10日,英外相张伯伦不得不表示,除自印度出发的军队即将在上海登陆外,其他队伍不再运往上海。随后,阿马利又表示,已在上海登陆的印兵将陆续撤退。并于2月19日被迫与武汉政府签订汉口案协定。协定规定,前汉口英租界的英国市政机关于3月15日解散,而代之以新成立的中国市政局,属国民政府管辖。次日签订关于九江案协定,也作了类似规定。至此,最后完成了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法律手续。这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
(王德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