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从灾难中醒悟——记湖北省英山县民旗七大队植树造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12
第2版()
专栏:

从灾难中醒悟
——记湖北省英山县民旗七大队植树造林
本报记者 王楚
湖北省英山县民旗七大队坐落在大别山的南麓。这个只有350户人家1,500多人的山区大队,近几年来,粮食不仅自给有余,而且“山山一片绿,垸垸树成荫”,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56%。当我置身于这块绿洲时,前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年近七旬的老人段仕知却说:“当年毁林开荒夺得全区第一的,也是我们‘民七’大队。那几年,‘民七’是起风灰满天,石沙堆门前,老人无棺木,娃娃没摇篮。”
一面“红旗”带来“三靠”队
“民七”有山林2,667亩。刚解放那几年,两人合抱的樟树、枫树比比皆是。“大办钢铁”,砍树烧炭,只因大队长“保守”,没有评上第一;人民公社化初期,靠卖树给社员发工资,因队长挖了一些树蔸儿凑数,有人告了一状,榜上又无名。1962年,遇上了天灾,提出“敢叫山山岭岭献粮”,“周朝挖到山顶,汉朝挖到山脚”,几百名劳力,挑灯夜战。树砍光了,树蔸挖尽了,只剩下“龙头”山上10亩麻石片地没挖。公社党委书记发现后说:“不能种粮食,挖一遍也好看。”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青年突击队员连夜上山,硬是把麻石片地重新“挖”了一遍。这次,“民七”夺得了第一,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扛回了“红旗”。
“旗”扛回来了。“民七”上百座山上,光秃秃的,却找不到一棵可以挂旗的树。
山里人离不开树。做水车、犁辕、扁担要树,锄、镰、锹、镐的柄把,要树;添孙子做摇窝,姑娘出嫁做嫁妆,儿子结婚做屋,样样都离不开树。没有树木,在山里意味着没柴烧。社员就算锅里有米,没柴,粥都熬不熟。田头地埂上的草皮,铲过几遍了;一个树蔸坑,前边人刚挖过,后面来的人总要再刨一遍。来了客人,饭熟还差一把火,只好从铺底拉一把垫草,塞进灶膛内。当时全大队有三分之一的壮劳力长年在外偷砍别队山上的柴。
山上开荒,畈下遭殃。25度的山坡,哪里能留住泥沙和土肥。每次下大雨,山水挟着泥沙,冲击塘堰,流到田里。700多亩好田,水打沙压。全大队71口塘堰被沙石淤平。尽管1962年全大队粮食由上年87万斤增加到92万斤。然而,山种寡了,田种瘦了,以后,粮食逐年下降,1966年降到57万斤,全大队人均口粮只有300斤。一面“红旗”带来了一个吃粮靠供应、用钱靠贷款、烧柴靠外援的“三靠”队。
关键时的决策
1963年正月初五,大雪纷飞。“民七”又有几户社员没烧柴了。正月初十,“民七”党支部召开了支委扩大会,支委们争论激烈:是“退耕还林”,还是“开荒种粮”。
“造林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肚子难饱。”
“不栽树,每年每个劳力要花几十个工上大山砍柴;花几千块钱从外地买树做农具;社员结婚要花2,000多块钱买树建房……”年轻的党支部副书记乐来仪算起细帐来。
“古话说得好,一棵松树一把伞。头几年,山上有树,下暴雨流的也是清水;如今是山上下雨,山下流沙石。不种树,如何能山青水秀田肥呢?”老土改根子插话说。
“上级要批评怎么办?”
党支部书记王咏中站起来说:“我承担!”
支委们的思想终于统一起来了。
“民七”大队的干部,在这场灾难中醒悟了:不“退耕还林”,“民七”就没有出路。
同心协力
要树成林真难呀。头几年,植树造林是专班人马,冬季抽槽挖坑,春季回土栽苗。天旱时,树苗枯萎,社员从水库一担一担往上挑;生虫了,5岁的娃娃都上山捉虫。从1963年到1965年共育松苗65亩,三年内就消灭了荒山。同时,发动社员“四旁”种树,“谁栽谁受益”。那几年,尽管日子过得苦,但他们在投资分配上,宁可别的地方紧一点,少一点,也要挤出资金保证植树造林上的需要。树一天比一天大,想要的人也一天比一天多。大小队干部白天抓生产,晚上上山轮流照看林子。问他们累不累,回答是:“早年家业败在我们手上,现在累也心甘。”
护林首先要自身硬。立了章法,就要照章执行。月检查、季评比,赏罚分明。段仕知家里的母牛发情,触断了一棵三尺高的树,被罚了5元;乐来仪的舅父上山砍松枝,被罚了5元;一位区负责人的老母亲砍了22棵松树,一时拿不出钱来,用一只70来斤的猪做抵押。社员高兴地说:“支部管林‘不怕狠头,不欺侮弱头’,‘民七’的山林有希望了。”
收 获
为了退耕还林,“民七”下狠心贷了款;为了鼓励社员造林的积极性,省下干部补贴粮,也要保证林工粮。前年,“民七”2,000多亩山林,疏林间伐杉树5,000多棵,卖了87,000元,一次还清贷款。近4年来,全大队400多户盖新房610多间。现在,全大队烧柴自给有余,80%的生产队还有柴卖。按现在的情况,一亩山每年可砍松枝、松茅柴各1,000斤,价值40元,每亩山180棵树,每年间伐3棵能卖60年,全大队每年可间伐4,500棵,每棵平均按10元计算,每年可收入45,000元,平均每亩能出70元,一亩当家田除去投资,也只有70多元,一亩荒山,能顶一亩当家田!
题头照片:甘肃天水县肖王大队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把两座山头、八个坡、三条沟全部栽了树。
本报记者 张雅心摄三月八日,中国林学会理事会领发“劲松奖”。奖章上方图案是甲骨文的“圃”字,下方是松果和松针。新华社河北省易县白羊乡黄蒿大队林业专业户贾子明正在给本大队林业专业户传授侧柏接刺柏技术。刘振武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