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努力发展格调健康的轻音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12
第7版()
专栏:

努力发展格调健康的轻音乐
李凌
轻音乐问题,近来常引起人们争论。有人鉴于在轻音乐品种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好的歌曲,就认为“轻音乐是小市民的音乐”,不宜提倡;甚至提出:“在我国不要搞什么轻音乐”。
我认为笼统地把轻音乐称为小市民艺术,这种看法是不恰当的。取消这一品种是不对的,也是行不通的。
轻音乐,只是音乐艺术上的一种分类,它是和“重音乐”相对而言的。所谓“重音乐”
(较少用这称呼,一般是叫严肃的音乐)是指一些内容比较严肃,题材较为重大,情趣格调比较庄重,形式比较复杂、艰深的,如交响乐、大合唱、大歌剧、室内乐等等。轻音乐是指形式比较通俗、浅近,易于传播,性格偏于轻巧、活泼、娱乐性较强,也包括一些逗趣、玩乐、轻歌曼舞型的音乐。
轻音乐也和其他音乐一样,在思想内容上有好坏之分。《快乐的人们》、《祖国进行曲》、《喀秋莎》、《春天》、《蓝色的多瑙河》、《有谁知道她》等,都是比较优秀的轻音乐。
轻音乐由于比较轻巧、活泼、浅近、柔美,也易于流为轻浮、轻佻、轻狂。有些轻音乐,过多的脂香粉滑、油腔滑调、庸俗低劣、萎靡颓废,甚至宣扬色情,使人消沉堕落,港台夜总会的流行歌曲,有不少是属于这类的。
这种音乐,最初流行在上海的商业舞厅、大世界游艺场,后来流行在港台的夜总会,它是为了适应资产阶级寻欢作乐、狂嫖滥醉的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它要求在内容、情调、气质、趣味上要和这种需要相吻合。如三十年代的《桃花江》、《特别快车》、《何日君再来》、《夜来香》和近年来的《情人的阳光》、《人狼恋》、《寻梦园》、《不老的爸爸》等,都是属于这类的歌曲。这种夜总会式的歌风,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一味卖弄风情,情意缠绵、扭捏作态,他们还把一些原来是质朴、犷野的民歌,唱成艳冶的情调。
我们有些年轻的歌唱演员,缺乏辨别力,盲目模仿,把有些很好的歌,打扮成为夜总会式的东西,歪曲了原来质朴、真挚的形象。
我认为,造成这样的情况,并不是轻音乐本身的必然结果,而是由于使用这种形式的作曲者、演唱者的世界观、立场、审美趣味和他们所追求的气质、格调、情趣所决定的。我们不应该因为旧社会的民歌中有不健康的小调如《打牙牌》、《十八摸》等,就提出不要发展民歌。也不应该因为交响乐中有反动的东西就取消交响乐。
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在我们怎样应用轻音乐艺术,怎样才能创造出一种带有我们时代特色的新型轻音乐艺术。其次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港台夜总会式的流行歌风。我们应该清醒地看清它的本质,反对那些带有消沉、颓废、色情的轻音乐的侵蚀,要头脑清醒,不要盲目的模仿,到处乱套。要注意,这类低劣的音乐,有极强的诱惑性,容易败坏群众音乐胃口,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成为俘虏。同时又要具体的研究,分析它的特点,采取批判的态度,改造它,那怕是只有一点点可取之处,也设法清除它的不好部分,吸收那一点好处,加以改造,使轻音乐艺术能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而不是盲目地去模仿港台夜总会式的东西。
我们是社会主义的音乐工作者,应该以我们的音乐创作态度,来歌颂新时代的新生活和人民群众新的精神风貌,搞严肃音乐的也好,搞轻音乐的也好,在这点上就是共同的。轻音乐艺术,可以利用它的偏于轻巧、活泼、通俗流畅、抒情优美、趣味性较强的特点,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也应容许一些娱乐性较浓、但格调健康的轻音乐,以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
我们正处在变革的新时期,祖国的建设,正一日千里,人民群众信心百倍地向前迈进,这一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应该成为我们新的轻音乐的骨骼,轻音乐应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不管严肃的音乐也好,轻音乐也好,都应具有多种多样的风格,有刚健,有柔美;有犷野、豪放的,也有隐秀、含蓄的;有雄豪、壮丽、开阔爽朗的,也有抒情优美、轻松有趣的。尽管两大类的各自的特点不尽相同,而各自多种多样同时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这是应该的,非常必要的。人们需要交响乐、大合唱、室内乐,也需要各种各样的轻音乐,需要进行曲,也需要抒情优美的小曲和轻歌曲。
从事交响乐、室内乐的音乐家,要做提高的工作,更要做普及工作,也要搞轻音乐;从事轻音乐的工作者,也要时刻想到,要把群众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趣味不断提高,使他们能逐步欣赏更高级的东西。
严肃的音乐和轻音乐,这是音乐艺术的两翼,而从具体情况看,广大群众的音乐生活多半是通俗的、轻快、活泼、抒情性强的,有趣味的。怎样用更大的力量,来提高改进群众的轻音乐生活,发展格调健康的轻音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