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打电报告状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13
第8版()
专栏:

打电报告状的启示
舒展
河南正阳七户农民打电报给省委第一书记询问富民政策一事(见本报2月8日第一版)——实际上是巧妙的告状,使我想到另一件农民打电报直截了当告状的事。
中纪委的一位常委到某省某市办案,该市以保卫领导同志安全为由,在他的住处遍设岗哨警卫。一些有状要告的群众状子被没收并被拒之门外。有一农民格外精明,就在附近邮电局将两千多字的状子以加急电报形式发出。中纪委的这位同志收悉后,立即察觉被人为隔离的状况,于是挂出牌子公开接待上访者。这一正直清明之举,受到了群众的热烈赞扬。
这位农民以170多元的电报费(有收据为证),揭示了某些地方是多么害怕、如何阻挠群众告状的严重官僚主义作风,当然,其所以如此害怕,如此阻挠,又决不只是官僚主义问题。
《刘巧儿》里的那个马专员,是确有其人的。在老解放区,农民直接找有关领导干部陈诉冤情,干部当场面对面地解决问题的事,是平常而又平常的现象。它与旧社会的告状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常劝年轻的朋友看看戏曲,借以了解中国的过去。就拿告状来说,你若看了《四进士》、《窦娥冤》、《赵五娘》、《打渔杀家》、《胭脂》、《杨三姐告状》、《铡美案》、《十五贯》……才会对旧社会的“仪卫”、衙门,清官、昏官、赃官有个感性认识。击鼓告状,拦驾申冤,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告状者一顿板子,打完再说。至于以下告上,那更不得了,即令所告完全属实,那也不行。《大清律·刑律》中规定:“奴仆首告家主长者,虽所告皆实,亦必重治其罪。”至于皇帝有了错儿什么的,比如不孝,那么打打龙袍,可也。曹操的马踩了庄稼(按他自订的法令当斩),处以髡刑(剪去头发),可也。而平民百姓在旧社会告状呢,有两句谚语说得明白:
“有条(金条)才有理。”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对于体现剥削阶级意志的法律,列宁有过尖锐的揭露:“骑在不敢说话的人民头上的官黑压压地好象一片森林;普通的做工的人永远穿不过这片森林,永远得不到公道。对于当官的贪污、掠夺和残暴行为的任何控诉,都是石沉大海,官场舞弊使得一切状子都毫无下文”。(《列宁全集》第六卷33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量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纪检和信访工作大为加强,公检法走上了正轨。这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通过农民告状难也启示我们还有急需改进的地方:
其一是对状子转回原单位的上级处理这一公例要改革。如果这个上级是一个关系网中人或靠山后台,那就无异于与虎谋皮,告状者将遭到更加残酷的打击报复。其二是如何把加强纪检部门的权威性与群众有组织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列宁关于工农监督、舆论监督的思想,是克服官僚主义的一笔宝贵财富,应当继承并大大发扬。其三是在整党中如何加快积案的清理,限期拿出结果。邓颖超同志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我认为最普遍、最严重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就是四个字:压、推、拖、了”。农民不惜重金使告状的手段现代化,难道不是对官僚主义作风的一个无声而严重的抗议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