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大姐,您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16
第8版()
专栏:

大姐,您好!
戈扬
九、“我哪有这个时间?”
有趣的故事,传奇的色彩,把人们带到了史诗一般的革命斗争年代。“七七事变”发生了,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关头,“李知凡太太”又是怎样结束她的李知凡太太的生活的呢?
我向大姐提出了这个问题,陈溶同志也同时提出了她一直感到纳闷的一个问题:“大姐,那回疗养院从西山撤回到城里,坐的是一辆大汽车,上面插了一面美国国旗,车上还有一个美国人。芦沟桥事变已经发生,日本人已经占领了北平城,进城很不容易,是不是周总理的关系给我们搞到的汽车?”
“不是。”大姐说,“恩来那时候根本没有去过北平,怎能是他的关系呢?”
“那一天,你不是和我们一道坐汽车离开西山的吗?”陈溶同志问。
“不对,你记错了。”大姐说,“那一天我是先走的。吃了早饭,上午九点钟我就离开了疗养院,你们不是都出来送我的吗?我坐的是人力车,到了西直门,城门紧闭,有伪军把守,进不了城。已是中午,我在小饭馆里吃了一顿饭。到下午一点来钟,有一辆汽车过来了,上面确是插了一面美国国旗。我一看都是平民疗养院的人,便和你们打招呼。你们在车上叫我:‘上来吧,上来吧!’车上人很多,我挤上了车。我没有看见美国人,我估计那辆车可能是芦大夫通过美国红十字会的关系搞的。”
“李知凡太太”进城以后,这回已不是忙着治病,而是要设法走出已经沦陷的北平,绕道上海去西安,恢复她的本来面目,肩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她和病友握别,径直去地安门外的邢太太家。邢太太就是张晓梅同志,住在地安门外的慈慧殿。她在晓梅家里住了两天,便乘火车去天津,买到了去上海的船票。谁知轮船停在大沽口,一停停了3天,怎么回事呢?最后船主通知旅客,这条船不能去上海,只能去烟台和青岛。原来“八一三”事变发生了,日本军队进攻上海,上海正在打仗,席卷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开始了。
“李知凡太太”当机立断,决定去烟台,到那里乘烟潍铁路火车到济南,然后南下转陇海路经蚌埠回到西安。这以后,她就是我们在武汉、在重庆经常看到的令人崇敬的女革命家邓颖超同志。直到四十五年后的今天,人们才从一位已故的女青年的遗文中,知道中国革命的历史上,还有过这样一段“李知凡太太”的插曲。
会见结束时,大姐照例吃完药,穿上大衣,和客人们说着话走出客厅。这时候,我不禁这样想: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所经历的艰苦斗争,他们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他们光辉的一生,是我们光荣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哪怕是随便谈谈,把这些一鳞半爪的回忆记录下来,也将是革命后代的宝贵财富呵!
不想陈溶的女儿小王,一位人民大学的研究生,和我想到一处了。我们便将这个想法向大姐提了出来。大姐却坚决地摇摇头,说道:“不行呀,我哪有这个时间?”
是啊,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们正在指导亿万人民开辟四化建设的新航程,为国事操劳,哪有余暇回忆往事?何况历史是永远前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总要注视着历史的前方,他们的脚步哪里能有片刻的停留呢?
陈溶母女先和大姐告别,大姐和她们一一握手。最后,大姐握着我的手时,又一次说道:“替我向编辑部的全体同志问好!”两次会面,两次嘱托。这是多么深切的关怀和殷切的期望呀!这是对我们每一位编辑同志说的,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1983年12月23日于北京)
〔原载《人物》杂志,本报发表时作者有增补及订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