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米邱林学说的光芒——记北京农大劳动模范研究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1-29
第3版()
专栏:

  米邱林学说的光芒
——记北京农大劳动模范研究班
黄东森
(一)农民第一次进了大学
北京农业大学于去年下学期举办了劳模研究班,经过六个月的学习,已于今年一月十七日毕业了。
学员们有来自山西长治一带出产谷子和玉米地区的劳动英雄,有来自华北平原产棉地区的劳动模范。他们都是组织群众推动生产的带头人,或是产棉的能手。
他们中有的是年青的小伙子,有的是五十多岁的老英雄。他们以前连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能够在人民的大学里,过着愉快的学习生活。
(二)把经验提升为理论
劳动模范们虽然有着十分熟练与精巧的耕作技术,但在旧中国,他们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进大学的自由与权利,因此他们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无法把经验提升为理论。
在此次学习期间,他们按照各人的特长分成棉花、谷子、甘薯(白薯)、玉米等研究小组,举行座谈。会上,劳动模范们交流了栽培经验,讨论了有关作物的疑难问题。工作站的同志们则把每个人的发言详细地记录下来,然后有系统的加以整理,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和研究资料。
劳动模范们报告了自己的经验:上基肥和适当的浇水,可以促成根系发展;玉米培土,可以发达地上根;二棵玉米种在一起,根部可互相交叉起来,彼此互相帮助,有防风的作用。二行玉米种在中间,两旁种菜豆,菜豆缠绕到玉米上;一行玉米一行菜豆,组成一个战斗小组,……都可以防止玉米的倒伏。山西潞城劳动模范王庚寅报告了一年种两次小麦的经验。教员们则对这些经验,加以理论的分析。
在短短的半年中,他们学习了农艺、森林、园艺、土壤、植物病理、昆虫、农业化学、畜牧、兽医,解决了许多的难题。他们从显微镜下看到了小麦黄疸病(锈病)、玉米黑穗病、小米白发病的病菌胞子;他们从标本室看到了昆虫的各种形态。他们从实验室学习了各种常用杀虫药剂的制法。他们知道了许多关于生产方面的知识,譬如,从前他们以为:“黄疸收一半,黑疸不见面”是大年,现在他们知道了这是气候适合病菌繁殖的结果;从前他们只知道庄稼要换茬(轮栽)产量才高,现在他们进一步知道了各种庄稼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才能滋生繁茂。
造林英雄王洛端,从前只知道沙土水分容易流失;玉米间作长得好;庄稼要求粪大水勤,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懂得:沙粒大水分易流失;豆子根上有根瘤菌,可以固氮供给玉米用;粪中有庄稼所需要的各种养分。
(三)找到了钥匙
半年来,劳动模范们学到了最进步的科学——米邱林农业科学。米邱林科学是一门大众化的科学,它能为广大的农民群众所接受、掌握。它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山西潞城劳动模范王庚寅说:我要把原来的实验地改用新的方法去操作;韩启明计划试种米邱林学说中的春化小麦,因为在他的故乡——山西高平县,往往由于土壤干旱而无法在秋天里种上冬麦,如果经过春化后在春天播种,小麦可获得雪水的滋润而茁生。
劳动模范们终于带着这把“钥匙”——米邱林学说回家了。他们有信心,而且决心要依靠它来解决生产中的困难问题。
苏联农学家、苏联季米里亚席夫农学院院长史托列托夫同志在访问中国后发表观感说:“中国农民是最聪明的。”是的,中国农民具有无限的智慧,他们几千年来从劳作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一旦他们的经验和米邱林学说结合起来,就将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放出无限的光辉。
有什么具体的例证足以说明这一点吗?有的:石家庄专区劳动模范许墨山一九五○年创造了每亩产棉六百斤的新纪录;劳动模范李福成一亩谷子的产量竟达到四石;王庚寅破例地一年从一块田地上收了二次小麦(第一次收了春小麦,接着在夏至时种第二次春麦),而第二次的收获量超过了第一次。山西劳动英雄王彦颜每亩玉米的产量竟达到一千三百斤(具体情形正在了解中)。
(四)感谢毛主席
在毕业典礼上,劳动模范们感到无比的荣誉与骄傲。他们在阵阵掌声中领取了毕业证书。他们激动地给毛主席写了信,充分地表示了对于中国人民领袖的崇敬。他们在信中说:“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和技术告诉广大的老乡们,为增加农业生产而斗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