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加强对电冰箱生产的宏观指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2
第2版()
专栏:述评

加强对电冰箱生产的宏观指导
本报记者 李文 赵连宏
电冰箱逐步进入家庭消费领域,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热门”货。尽管近几年电冰箱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去年全国产量比1978年增长了近6倍,但目前仍是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部门和地区纷纷建厂铺摊。据了解,全国生产电冰箱的企业1978年只有20多家,到1983年已增到104家,其中一半以上是近一两年铺的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部门、地区通过各种渠道、利用各自的审批权限与外商洽谈,引进单机或生产流水线。总之,电冰箱生产建设盲目发展、一拥而上的现象已开始出现。本文意在这股电冰箱“热”中吹点“冷”风,或许有助于一些人对这种形势保持清醒的认识,以免给经济工作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前车之辙,后车之鉴。由于受“左”的影响,以往在生产建设中,一说发展某种产品,往往就要“大上”、“大办”,结果一哄而起,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却收不到预期效果。远的不讲,以“老三大件”之一的自行车生产为例,1981年原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规划定点整车厂是57个,但到1982年底,非定点厂就增加到83个,大部分企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低,生产批量小,经济效益差。1982年,全国自行车行业上交税中,全国三大名牌和地方九个名牌厂占71%,盲目发展起来的企业上缴的税金少得可怜,而且还有三十几家企业亏损。这些企业消耗了原材料、能源和运力,生产出不受欢迎的杂牌车,产品大量积压,企业自身也难以维持。
然而,许多人并未从中吸取教训,洗衣机的生产又重蹈旧辙,走了“老三大件”盲目发展的老路。1981年国家确定了44个洗衣机生产预选点,到1983年7月,全国大约发展了150家,而且有80多家正在进行扩建。这些洗衣机厂大都规模小,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水平和技术装备落后,仅成本一项,同行业中每台高低相差就达100多元,后进厂在市场竞争中很难与先进厂匹敌。
自行车、洗衣机生产建设中的这些教训,很值得发展电冰箱生产时借鉴。电冰箱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只有实行专业化大批量生产,才能发挥技术优势,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据了解,电冰箱厂合理规模一般应不小于年产20万台,最佳规模要在40万台以上。但是,目前我国电冰箱厂的生产规模只有少数在万台以上,大部分厂点年产只有几千台、几百台,规模太小,专业化程度低,而且多是小打小闹起家,批量小,成本高,与大厂相差甚远。由于小厂技术设备条件差,生产的电冰箱质量次、耗能多,即使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往往无人问津。然而,要使这些企业都达到合理的生产规模、具备相当的设备、技术条件,一是财力、物力不允许,同时,就当前整个社会需求考虑也无必要。
电冰箱属高档消费品,市场销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相联系。目前,我国人民收入水平还比较低,购买电冰箱时,要考虑里面放什么?保存有限的食品同电费支出相抵是否合算,等等。一般中等和中等以下收入的人处于买不买皆可的状态。此外,电冰箱的使用还受到能源以及副食品市场供应情况的影响。所以,今后若干年内对电冰箱的社会需求的增长情况,应该做出科学的调查和预测,提供比较准确的数据,以便使生产建设的发展与需求大致相符。
电冰箱行业目前虽已发展了不少厂点,但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尚未形成,尤其是引进项目多数处于洽谈阶段。因此,应加强宏观指导,实行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制订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技术经济政策,以制止盲目发展,减少或防止损失、浪费。尽快采取措施,为时未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