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妙手回春 死厂变活 三位农民跨县承包新绛水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3
第2版()
专栏:

妙手回春 死厂变活
三位农民跨县承包新绛水泥厂
本报讯 通讯员杨志龙、记者吴长生报道:山西省河津县樊村公社干涧大队农民史根海、史振科、宁公顺,去年3月到新绛县承包经营已关闭两年的新绛县地方国营水泥厂,仅用半年多时间,“死”厂变活,转亏为盈。
新绛水泥厂建厂13年,换了6次厂长,也没经营管理好,年年亏损,累计亏损达40多万元,1980年不得不关门停产。150多名职工只留下10个工人看守,每年需由国家发给他们9,000元工资和补助。
史根海是个办乡镇工业的“能人”,曾担任本大队水泥厂厂长多年,该厂年年盈利。去年春天,他与本村农民史振科、宁公顺想联合办一个小水泥厂,听说新绛水泥厂已关闭两年,准备处理设备,他们就来到新绛,打算购买一些机器。新绛县县长王建恒得知此事后,问史根海愿意不愿意承包这个水泥厂,史根海等表示愿意承包,立即与有关部门签订了承包合同。
3月中旬,史根海等3人带领在本公社招收的80名临时工进了新绛水泥厂。史根海任厂长,史振科任会计,宁公顺当技术员。经过准备,5月4日水泥厂点火投产。
在工厂管理方面,史根海等采取了四条措施:一、精简机构,综合办公,尽量减少非生产人员。二、改造设备,提高产量。过去该厂用蛋型窑烧水泥,用工多、产量低,现在改用大立窑烧,人员减了一半,产量翻了一番。三、把好质量关。投产以来,他们生产的水泥的标号都在400号以上。四、想方设法,降低成本。例如,他们革新了掺和土(制水泥的一种主要配料)的烘干办法,大大减少了费用。
从去年5月到今年2月底,该厂共生产水泥4,100吨,获纯利两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