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认识三江平原 开发三江平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3
第2版()
专栏:述评

认识三江平原 开发三江平原
本报记者 李惠民 王来喜 张广远
地处黑龙江省东部的三江平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国家已把它列入第6个五年计划项目。最近,我们到这里的一些县社和国营农场调查,感到在加快三江平原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上,还有一些重要的问题急待解决。
先垦后治,还是垦治并举?
三江平原从50年代中期开始大规模开发,先后建起一大批国营农场和人民公社。近几年,又建设了100多个机械化开荒点。现在,全区耕地面积比1949年扩大了3,400万亩。20多年来,在开荒的同时,虽然也进行了农田基本建设,但总的来看,开多于建,垦建失调。特别是近期开发的机械化点,大部分没有排涝工程。三江平原河流纵横,弯曲、平缓,排水不畅,很容易遭受洪涝灾害。据统计,建国34年,涝灾17个年头,基本上是两年一小涝,5年一中涝,10年一大涝,每遇洪涝灾害,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1981年大涝,全区受灾面积2,500万亩,其中绝产面积1,500万亩,粮食总产由上年的90亿斤下降到50亿斤。
在富锦县,我们看到一大片耕地,长满了齐腰深的小叶樟(一种草)和芦苇。这片地是1978年到1980年开垦的,1981年大涝之后,连年多雨,因地里积水不能播种,又重新变成了荒原。
新建的现代化大型谷物农场——洪河农场,从田间作业到粮食处理,全部是机械化和自动化。1980年,这个场开垦了40万亩耕地,由于治理没跟上,1981年春涝,只种上25万亩,夏涝又有15.6万亩绝产,全年亏损598万元。
为什么会出现重开荒、轻建设的倾向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同志存在“打快拳”、现得利的思想。70年代中后期,三江平原连年干旱,河流沼泽干涸,正是治水防涝的好机会。有些同志却主张多开荒,多打粮,大量开起荒来,连沼泽、洼地和过去的泄洪区也开了,结果造成了很大损失。
大量事实证明,三江平原的开发,一定要先治理,后开荒。已经开垦的3,000多万亩耕地,也必须抓紧开展以防洪治涝为主、涝旱兼治的全面治理。否则,不仅从长远来说破坏了生态平衡,而且近期得利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单靠国家投资,还是
坚持“两条腿”走路?
治理三江平原,工程浩大。是伸手向上,单纯依靠国家投资,还是“两条腿”走路,把依靠国家和调动社队群众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呢?这是开发中另一个突出问题。过去,不少地方“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国家投资就干,不给就不干;多给多干,少给少干。结果影响了治理速度。现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在国家一时拿不出更多钱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发动群众,不等不靠,积极地干。
这样做是行得通的。我们所到的桦川、集贤、富锦、饶河、宝清等县,依靠自己的力量,按照三江平原治理规划,修筑了一部分防洪排涝工程。桦川县安邦河下游的东河、梨丰、新城、中伏4个公社,过去一到汛期,河水就泛滥成灾,两岸50多万亩耕地常常受淹。近几年,桦川县组织了近千人的水利专业队,坚持长年施工,农闲季节,组织上万名民工清淤筑堤。目前,安邦河治理的总体工程已完成三分之二。去年工程开始见效,涝区内21万亩良田在阴雨连绵的情况下,没有发生涝灾,增产粮食3,100万斤。
这些积极开展治理的地方,大体采用三种形式:一是以国家投资为主,群众出工,国家给补贴。一些大型骨干工程都采用这种形式;二是国家给部分投资,群众出工不补贴,主要是一些大型支渠排干配套工程用这种形式;三是社队、农场投资,群众自己干,小的田间支渠配套用这个办法。近几年,国营农场、农村集体经济都有一定发展,群众手里也有了一些积累。因此,动员集体和群众的力量,进行必要的水利建设,是有基础的。
许多地方用群众的劳务积累来进行治理,并坚持这样几条原则:一、谁受益谁出工,在大型工程中出工而不受益的,实行换工的办法;二、不搞无效益的工程;三、因陋就简,先易后难,先通后畅,多搞当年受益的工程;四、从农民负担的能力出发,量力而行,一点一点地来,不一轰而上。这样做,可以避免过去一平二调、劳民伤财的错误。
单一种粮,还是综合利用?
三江平原不仅有辽阔的耕地和可垦荒原,还有大片的优质牧场、林地、沼泽、苇塘和水面。如何综合地利用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开发中急待解决的又一个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这里走的是“开荒——种粮”的路,忽视林、牧、副、渔的发展。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而且遭到破坏。据调查,森林覆盖率已由1962年的29.8%下降到23.9%;苇塘缩小;水面、草场和珍贵稀有动物也在减少。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很多地方开始摆脱旧路,转向“开发——治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新路。但离形成全面开发利用三江平原多种资源的经济结构,还有很大差距。
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三江平原出现了一批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多种经营的专业户、专业村。饶河县的桦林大队,地处挠力河畔,河里鱼多,全大队72户社员,有70户养貂养貉,成了经济动物饲养村,收入多的户达万元以上。佳木斯郊区8个公社,有7个公社利用泡沼修建养鱼池,面积达650亩,平均亩产鱼400斤,高的鱼塘达550斤。三江平原可利用养鱼的水面有150多万亩,如果有更多的专业户从事淡水养鱼,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水里有财,山里有宝,地里有钱。把这些自然优势变成财富,发展农、林、牧、副、渔各种专业户、重点户,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放宽政策,从资金、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大力扶持。
统一领导 全面规划
三江平原跨越的地区多,加上开发与治理的工程量大,投资多,涉及面广,必须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现在,仅有一个三江平原治理指挥部,下设几个分指挥部,但只管治水。开荒由省、地开荒办公室负责,造林由林业部门负责,资源综合利用由省多种经营办公室负责,科研由省科委负责。这些部门,各管一摊,领导多头,力量分散,影响了开发速度。开荒、治水的钱分管分用,不能集中地用在“刀刃”上。开荒的不管治理,治理的不管开荒,容易出现治理跟不上的情况,也是造成毁林开荒、毁草开荒、毁苇开荒的重要原因。一些地、县、农场的同志建议省里加强领导,对大中型工程统一规划,分头治理,避免各干各的,互相扯皮;在制定规划时,不仅要规划水利工程,而且要规划资源的综合利用、道路、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生活服务设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