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甘当配角——记天津市曲艺团弦师马涤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4
第8版()
专栏:访问记

甘当配角
——记天津市曲艺团弦师马涤尘
本报记者 张世英
马涤尘很早就参加天津市曲艺团的工作,曾经给张小轩、骆玉笙、小岚云等十几位名演员伴奏过,有丰富的艺术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按说,固定给一两位名演员伴奏,既省劲,又有名又有利,有的人还求之不得呢。可马涤尘不这样想,他从工作出发,不论给谁伴奏都行。他曾给不少中青年演员、甚至学员的演出伴奏过,从来不嫌麻烦、费劲,反而更加花费心思。
为了培养年轻演员,他耐心地帮助他们练唱,指出哪些地方唱得不好,有什么毛病,一直到用弦子帮助练好为止。在舞台上,他又以自己纯熟的技艺,弥补年轻演员演出的不足,伴奏严实,不使“撒汤漏水”。
马涤尘不论给谁伴奏都一丝不苟,不因人分别对待,而是很好地和演员合作。为了使伴奏能更好地烘托演唱,他长期观察、研究每个演员的风格、特点,伴奏时因人而异,作到唱伴分明,以伴助唱,协调统一。他与演员合作,既能托腔保调,又能根据曲目内容弹出感情,渲染气氛。
马涤尘掌握的曲种较多,不只会京韵大鼓、天津时调,还会单弦、梅花大鼓、乐亭大鼓、西河大鼓。有时有的曲种弦师临时有事,没人伴奏,他随时顶上。他总是说:“有人弹我就让,没人弹我就上。”
马涤尘不光是为演员伴奏,当音乐唱腔不能适应作品内容的要求时,他又勇于革新。从1960年以来,著名演员王毓宝每当演唱天津时调《毛主席来到咱村庄》时,观众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个突破了老的板式,曲调结合内容,节奏明快、伴奏与演唱紧密结合的唱腔设计,就出自马涤尘之手。
同志们的赞扬,观众的欢迎,增强了他的信心和勇气。他坚持不懈地进行钻研,并且学习地方戏曲等姐妹艺术,从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又创作了《心中的赞歌向阳飞》、《熊熊之火》等天津时调节目。他大胆地运用时调中很少用的“怯五更”曲调,较好地表达了唱词的内容。马涤尘这些年来创作的时调音乐富有时代感,使传统的曲艺艺术不断有新的发展。
他自从担任培养学员的工作以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无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严寒的冬天,每天清晨五点多钟步行五六里路赶在学生前上班。天津市曲艺团今天能有大批的优秀青年演员,这里有着马涤尘的心血和劳动。
马涤尘是一位甘当配角的弦师,他默默无闻地为发展繁荣曲艺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