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树医生”赵春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5
第3版()
专栏:

“树医生”赵春芝
新华社记者 周尝棕 本报记者 王友恭
刚从大学毕业的那些年,她总是在树木发芽时到林区去,树木落叶时才回来。
她匆匆地穿行在几个林业试验点之间,头戴一顶草帽,穿一身褪了色的劳动服,足登一双黄帆布球鞋。为了摸清油松病虫害的规律,向老乡们推广林业新技术,她——赵春芝整天跑路、爬山、钻林子。风吹日晒,使她细嫩的皮肤变得黧黑,圆润的脸上起了皱纹。
也许,一个女同志干这样的工作不很合适。但是,1963年她从沈阳农学院林学系毕业后,便走上了这个工作岗位,到现在已经二十年了。她称心的是,现在所干的,就是当年所学的。
回顾走过的二十年,她能坚持下来不改行,真不容易。
她到林区去,得靠两条腿。公共汽车只能载她到某个站,要到目的地,往往要走十里、二十里、三十里,甚至更远的路。
一次,她晚上九点钟乘火车去昌图付家屯林场,下半夜火车到站。天黑漆漆的,从车站到林场还很远,她不好上路,小站上也只有她一个人,她提着心坐等到天亮。
七月的一个雨天,河里涨了水,水快齐腰深了。她在月经期,下水要“坐”病的,她还是咬咬牙,赤脚趟水过去了。
一个入冬月份,她去一个地方,要从水库上乘小木船过去。半路上起了风,船里灌进了许多水,小船好歹划到了彼岸。她的棉裤、棉鞋都湿了,就这样她又进了树林,上了山路。
在试验中,她几次中毒,不思饮食,可她还是坚持着。
有人说,这闺女念了大学,可干的工作比农民还苦。
不过,要改行干别的,只要她愿意,机会不是没有。
1965年,她生下一个女孩。那时候,她在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工作,丈夫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县农林局工作。她妈妈说:“你不能再出去跑了,得把孩子奶大!”领导上照顾安排她做会计或图书、资料保管工作。只要愿意改行,她就可以坐办公室。可是她谢绝了。她想,一改行,自己是舒服了,可学了几年的森林保护专业就没用了,那太对不起供自己上大学的父老,对不起牺牲在辽沈战场上的哥哥。况且她把“树木的医生”、“森林的大夫”这些称号看得比什么都重。
孩子生下一个月,正赶上辽南林区虫害大暴发,二三百万亩油松面临松干蚧虫的灭顶之灾,大片白杨幼树正在遭受干象鼻虫的残害。她心急火燎,硬是给孩子断了奶,送到千里之外的亲戚家里托人看管。为这事,妈妈跟她争执了很久,老太太生她的气。可她执拗得很:孩子和事业——她得把事业摆在第一位。
孩子送走了,她又走进了林区,然而孩子的哭声仍然萦绕在耳——这,揪她的心。但是她眼前又出现了树木被虫子糟蹋得象着了火一般的情景;林区老乡含着泪,拉着她的手说:“闺女,你是树医生,可得给想法治治,这树可是我们的命根子!”
正当她和同事们全力进行灭虫试验的时候,母亲胆结石病重,要住院动手术。母亲思女心切,打电报催她回去一趟。赵春芝恨不得马上就能张开翅膀飞到母亲身边,照看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但是,望望正在遭受虫害的林海,她藏起了电报:眼下正是党和人民需要我把学到的知识贡献出来的时候,我怎么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呢?
辛劳换来成果。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消灭松树害虫的药剂,灭蛹率达到96%。可正当她满腔热情地想在事业上大干一番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在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里,她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但为了祖国的绿色事业,她仍然象往常一样整天忙碌,默默无闻地在茫茫林区查虫情、诊断、送药、传技术。
1972年,赵春芝同丈夫一起调到辽阳市,又过了两年多,他们终于在这里建起自己的家。
家建起来了,可是她仍然经常不在家。公公、婆婆平反后去看她,没看到。孩子的婶婶来看她,没能看到。孩子的姑姑来看她,没能看到。一位老同学四次来看她,都没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她加入
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被晋升为林业工程师,不久又当上了辽阳市森林保护站站长。党,重视知识分子;人民,需要知识。她的干劲更足了,她的工作更忙了。为了调查了解树木的生长和病虫害情况,为了向干部群众传授保护森林的新经验、新技术,她跑遍了辽阳市周围几个县的村村乡乡。为了取得领导的帮助与支持,她可以不厌其烦地去宣传,翻来覆去地“磨”。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她所主持的森林保护工作打开了新局面。他们先后培训了三十多名森林保护技术员,印发了大批科普材料。为了做到“虫动人知,及时防治”,他们还协助主管部门开展了四级森林科技网活动,建立了好几个基层防治技术服务中心,培养了大批虫情测报员,形成了森林病虫防治的管理体系,使全市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大大下降。目前,他们培育起来的5,000亩沙兰杨病虫防治试验、示范样板林长得郁郁葱葱。
他们的工作得到党和人民的重视,国家和省的林业部门先后在这儿召开现场会。他们的成就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誉。
前不久,赵春芝来到首都北京,出席了全国农林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专题汇报了她在党的培养和群众的帮助下,在“技术推广”这项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做出的成绩。与会代表被她强烈的事业心所感动。
人们认为她的那篇汇报,实际上是一首事业心的颂歌,也是她用二十年时间写下的一篇对青春的赞歌——一篇女林业工作者的“青春赋”。
如今,她已到中年。余下的篇章将如何写?
她说:我一走进森林,心里就象开了花,就象听到了森林交响曲。
她说:我活着,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交给苍翠的青山;将来,有一天我闭上了眼睛,也希望能够躺在苍翠的森林里!
她太爱自己的事业了。她永远听不够整个森林发出的气势磅礴、交响乐般的喧哗。(附图片)
赵春芝在杨树林里查虫情。辽阳林业局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