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嘉陵”联合体出速度出质量出效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6
第1版()
专栏:

八家工厂组织起来搞专业化生产 走军工与民用相结合的道路
“嘉陵”联合体出速度出质量出效益
三年多来生产25万辆摩托车,成为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投资只有新建厂的十分之一,产值利润大幅度增长;产品质量一年比一年好
本报讯 记者黄文福报道:1980年才生产2,500辆嘉陵牌摩托车,到去年猛增到10万辆,这是重庆嘉陵摩托车生产联合体协作生产的结果。赵紫阳总理不久前在嘉陵机器厂参观时,赞扬了这个联合体,认为搞专业化协作的经验值得重视。
嘉陵摩托车生产联合体是1980年由嘉陵机器厂牵头,走军工与民用工业结合的道路,联合8家厂组成的,协作厂有100多个。由于挖掘了小厂人、财、物的潜力,当年就形成了10万辆生产能力,第二年产量达到5万辆,前年和去年又以每年递增40%的速度发展。短短三年多,就形成了年产15万辆的能力,有专用设备1,760台,厂房8万平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摩托车生产厂。如果新建这样的摩托车厂,需要6,000多万元投资,而“嘉陵”联合体总共才用了630多万元,充分显示了联合出速度、出质量、出效益的威力。
这个联合体的8家厂各自具有优势。他们实行专业化协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联合体还和日本本田技研株式会社进行技术协作,近两年完成了140多项技术改造,使“嘉陵”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嘉陵”联合体的成员厂的所有制、隶属关系和财务关系不变,用经济纽带把各厂联系起来,注意兼顾各方的经济利益。各厂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种关系用经济合同协调。内部采用二次分配办法:第一次按联合体确定的每辆车的目标成本(有控制的计划成本),分解制定各厂生产的每一零部件价格,作为联合体内部结算的依据。实际成本与结算价格的差额部分,盈利自得,亏损自负。第二次分配按车的目标成本和销售价格的差额,扣除税金等后,由各厂按不同比例分成,使各厂经济利益同摩托车这个最终产品联系在一起。嘉陵机器厂4年前民品产值只占总产值的4.35%,1981年亏损近1,000万元。近4年,这个厂的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68.9%,近3年盈利991万元,上缴税利1,000余万元。其他7个成员厂过去严重亏损的,现在产值、利润都有大幅度增长。三年多来,这个联合体共生产摩托车25万辆,为国家回笼货币1亿多元。全国111家协作配套厂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重庆地区53家协作厂,1982年生产摩托车配件所增加的产值就达1.3亿元,上缴税金6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