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走军民结合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6
第1版()
专栏:

走军民结合的道路
本报评论员
重庆嘉陵机器厂是一家军工企业,从1980年起,贯彻“军民结合”的方针,组成跨行业、跨地区的“嘉陵牌摩托车经济联合体”。这个联合体,由嘉陵机器厂牵头,同100多个企业建立了协作关系。三年多来,已经形成年产15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产品销售遍及全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作为运输工具,受到农村运销专业户的欢迎。农民有句顺口溜说得好:“一辆嘉陵两只筐,带来农家好景况”。在商品流通领域里,“嘉陵”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现行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符合国防科技工业的实际,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三十年的经验表明,国防科技工业要从单一军品生产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必须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工业仅仅生产军品,难以充分发挥优势和潜力,难以避免亏损和浪费。搞起民品生产,情况就大不相同。军工搞民品生产,便于发挥军工设备技术的优势和生产潜力,在技术攻关、研制新产品方面,为促进民用工业技术的进步发挥作用,为发展国民经济服务,也有利于提高国防工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所以说,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个长期的战略方针,是加速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走军民结合的道路,把军工企业和民用工业两股力量联合起来,依据合理的经济政策,采取多种形式,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开展部门与地区之间的技术协作、联合攻关等,还可摸索新的做法,创造新的经验,由低级到高级发展,逐步完善。有条件的地方,应象重庆嘉陵机器厂那样,军工企业和地方工业,按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就地组织联合,发展适销对路的拳头产品生产,一个骨干厂带动一大片,取得投资少、技术发展快、生产能力大提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