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记发展中的北京社队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6
第2版()
专栏:

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记发展中的北京社队企业
本报记者 赵兴林
这个规划蓝图是鼓舞人心的。1990年:北京市社队企业总收入将达到48亿元,吸收安排40%的农业劳力,农业人口人均分配收入来自社队企业的将达到200多元……
这个规划能实现吗?市社队企业局经过可行性调查分析,对实现规划充满信心。这是因为,近几年,京郊社队企业摆脱“左”的桎梏,有了长足的发展。1983年,全市社队企业收入23.6亿元,每年递增21.7%,占郊区集体经济总收入56%以上,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可喜的是,社队企业的产品打开了销路,其中有些产品跻身全市前列,有的成为全国名牌产品。海淀区玉渊潭公社永安机械厂生产的“古塔”牌管子绞板,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75%,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朝阳区高碑店公社羊毛衫厂的产品,荣获《国际羊毛局质量合格证书》,年产40万件用于出口;顺义县南法信公社研制成功的防冷、防潮、防热、防腐的无木“四防”活动房,甚受用户欢迎。
近几年来,京郊社队企业能够获得较快发展,是同贯彻中央书记处关于首都建设方针的四项重要指示精神分不开的。因为城区工业要向无污染和高精尖发展,众多企业作了调整。于是,一些社队企业或为大工业拾遗补缺,修旧利废;或生产零配件,协作配套;或国营企业出原料和技术,社队企业出厂房和人力,实行联营;或就地取材,就地加工,为城市服务等等。
社队企业因为“小”,才显示出运转灵活,在干部调配和劳力使用,以及利润分配方面,企业有权自行解决。在分配制度上打破“大锅饭”。海淀区玉渊潭公社永安机械厂,虽然是个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厂,却处处展现出青春活力。这个厂实行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联产到劳,累进计奖,把产量、质量、消耗、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等项指标,都列入考核内容,使国家、企业、个人三者都得到了好处。去年全厂实现产值1,200万元,税利480万元,职工人均分配收入1,600元。
走城乡工业密切结合、协调发展之路,这是北京洗衣机总厂“白兰道路”的成功经验,被人们肯定和称赞。那么,什么是“白兰道路”呢?这得从洗衣机总厂的成长发展说起。1979年,这家洗衣机厂生产了7,000台“白兰”牌洗衣机,产品畅销,供求矛盾突出,扩大生产困难重重。如果年产量达到20万台,至少需要增加投资750万元,扩建20,000平方米的厂房,招收1,000名工人,这对于一个年盈利40多万元的企业来说,根本办不到。搞“小而全”行不通,走专业化协作才是唯一出路。在市有关部门领导和帮助下,摆正了“龙头”和“龙尾”的关系。“龙头”,即洗衣机总厂,负责生产主体部件和整机组装,腾出人力、财力搞技术革新和产品更新换代;把“龙尾”摆放农村,让社队企业加工生产零部件。这个办法很灵,到去年,洗衣机产量比1979年增长了34倍,由单一品种发展到4个品种,其中“白兰”Ⅲ型洗衣机被市和轻工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每台成本也由原来的250元下降为141元,实现利润为1979年的50倍。
“白兰道路”向人们表明:城区工业企业不需要增加投资、不扩建厂房、不增加招工名额,社队企业可以起到“以小补大,以小帮大”的助手作用,只要真正联合生产,则相得益彰。
随着社队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京郊不少集镇,相继增添了文化馆、电影院、饭店、旅店和科教卫生机构,这些集镇开始繁荣起来。一些在城区工作的职工看到农民住有比较宽敞的住房,年收入逐年增加,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申请到乡下落户。社队企业正在吸引着城市里的闲散劳动力和待业青年。(附图片)
永安机械厂生产的“古塔”牌管子绞板,畅销国内外。
本报记者 田永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