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应用研究单位自负盈亏好——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7
第3版()
专栏:

应用研究单位自负盈亏好
——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的调查
本报记者 张高鹏
上海市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从1979年试行自负盈亏的办法以来,连续五年实现经费自给有余,为科研单位的管理改革提供了经验。
这个研究所是隶属于上海市机电一局的地方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铸造、锻压、热处理工艺与设备的应用研究,为全市机电行业服务。研究所现有科研人员和职工840多人,其中科研人员260名。
以往,科研单位一般都属于事业性质,经费实行供给制,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或者花多少向国家要多少,甚至花了钱而办不了多少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上海市科委、机电一局和市财政局批准,上海机械所实行经费自负盈亏的管理改革。五年来,全所不仅做到了科研经费自给,而且盈余650多万元。全所科研成果增加,成果推广应用的比例大大提高,受到使用单位的普遍欢迎。
这个研究所用经济办法管理科研的做法,概括起来就是责任制、合同制加经济核算。
责任制,指的是研究所内部,从所长、研究室主任到科研人员和职工,都逐步建立各种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合同制,即承担各项科研任务均与用户签订合同,并根据合同规定开展工作。合同明确规定了双方要承担的经济责任和技术责任。
经济核算,即实行研究所、研究室(试验工厂、车间)、专业组(课题组、工段、班组)三级管理,所、室两级核算,包括核定科研项目的经费,按课题计算收支盈亏等。
这个所五年来的实践表明,科研单位实行经费自负盈亏有如下好处:
一、端走“大锅饭”,科研人员增强了责任感和经济观念,国家增加了收入。过去,科研人员确定一个项目,往往只从技术角度考虑,不大注意经济效益。现在不同了,所里对每一个科研项目,都要首先进行技术、经济的可行性论证,在科研过程中也处处精打细算,注意节约。该所从1958年建所到自负盈亏试点前,年年都要国家拨给经费。仅据1969年至1978年的统计,十年累计花国家经费600多万元。而1979年试行自负盈亏的当年,即获利73万元。这五年来,盈利逐年增加,去年达到165万元。
二、促进了科研事业的发展,科研成果不断增加。从1971年到1978年的八年间,该所搞成的科研成果仅18项。而1979年一年,就搞成30项,去年增加到35项。五年合计,共取得科研成果157项,其中不少项目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填补了国内空白。
三、加快了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步伐,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过去,研究所不大关心成果的推广应用,往往到鉴定通过就算了事,不少成果成为样品、礼品。实行自负盈亏后,全所完成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率一般在70%以上,推广后创造的财富已超过1,000万元。
四、提高了所内的科研管理水平。过去,这个所沿用小生产管理方式管理科研,选题马马虎虎,科研拖拖拉拉,轻易上马,仓促试验,带“病”推广,有时被迫下马,给国家造成损失。现在,他们制订了各种工作条例和责任制,每项科研课题从提出到完成期限,从技术到经济,从可行性研究到成果的鉴定推广,也都有明确的要求。
与此同时,所里有了自留资金,也就更有条件逐步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了。所里按规定把每年的盈利上交20%,其余部分的40%作为所里的科研发展基金,30%作为集体福利基金,30%作为个人奖励基金。尽管全所个人奖励基金的实际发放额不到留成数的一半,每个科研人员平均每年仍可获得百余元收入。所里还利用集体福利基金建造了2,000平方米住房,以解决部分科研人员住房困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