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改革中的苦恼和欢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7
第5版()
专栏:论坛

改革中的苦恼和欢乐
郑熙亭
编者按:郑熙亭同志的这篇文章,切中改革中一些问题的要害,值得一读。
党中央一再指示,要搞四个现代化,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就是要破旧创新,把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基础的某些方面和环节革除掉,把妨碍我们开创新局面的老观念、老办法、老框框破除掉。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遵照党中央的大政方针,勇于创新,敢于探索,不断地了解新情况、钻研新问题,采纳和推广符合实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经验、新办法。我们许多同志正是这样努力去做的。但是,也有一些同志,习惯于按过时的旧思想、老套套、老框框去看待事物,评论是非,对改革持冷漠态度,评头品足,甚至冷嘲热讽。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中一个突出的思想动态。在这次整党中,一定要把这方面问题作为统一思想、整顿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加以解决。
改革是个大问题。农业改革得来不易,工业、商业改革势在必行。现在地、县干部调整了,但机构还未改革,与搞现代化建设很不适应。因人设事,人没事干,条块矛盾,互相扯皮,工业商业各局各公司之间互不通气,你卡我,我卡你,成为发展商品生产、发展经济的羁绊。组织、人事部门的同志忙得不得了,累得不得了,他们功劳很大,但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一般都专干“政工”多年,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官不在员多,而在得人”,管人的人学识不够,框子很多,有人也看不见。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与经济工作严重脱节,必须迅速扭转。离开事业,不熟悉事业,是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机构改革任务的。因为你不知道各行各业在干什么,有些事该干而没人没机构,有些机构已无事可干,还有一堆人在那里喝茶聊闲天。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往往不在档案表上,而是在他干的那个事业上。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也不是空话,主要也要看他干的什么,干得怎么样。
现在,大多数干部有改革的愿望,有开创新局面的愿望。但改革谈何容易。改革没有现成饭可吃,没有现成模式,就要创,当然难免失误,难免出现些支流性的问题。现在有干改革的,有看改革的,有闲言碎语议论改革的,有专挑改革毛病的,所以办一件事情要碰到很大阻力。如发展地方工业,面向农村,走加工增值的路子,在沧州发展商品粮,提一个工业分三层抓的问题,农业技术员、农艺师、农业上的这站那站要到农村去的问题,都遇到一些阻力,有的老同志也提出非难,这就难办了,这就有一个“对待老同志的态度问题”,就有“不尊重”老同志之嫌了。其实,思想解放不解放不在老少,有些同志年龄就不小,但思想很解放,如没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要改革,困难可能更大。老实说,有些事本来算不上什么改革,仅是正常工作而已,可是就连这么一点改动都要遇到困难,可见因循守旧思想的阻力之大。
改革最主要的是用人。对新人的启用难度更大。用一些德才平庸的人,风平浪静;真用一个人才,则议论纷纷,七嘴八舌,甚至人身攻击,改革者马上就成了“坏蛋”。我们曾提拔一位工程师担负领导工作,上班不到三个月,工作很有成效。但是有不少“很老练的人”,却看他不惯,抓住只言片语,进行攻击;更有甚者,不惜造谣生事。我今年51岁,按说已不算很嫩了,但日子也不是那么顺当,灌进耳朵的流言也不少,不过我没有时间理会那些。“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自己不搞不正之风,工作上有错就改,至于流言蜚语嘛,只好“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罢了。
保守旧局面的人,往往是以过去多年来“左”的错误思想和做法为基础的,有的还挂上关系网。这个阻力是相当大的。我当专员想办五件事,办好县医院是第四件,就从清理白吃饭作突破口。有的同志说,这样会得罪一大堆人,造成对立面,你这专员就当不长了。我付之一笑。如不干实事,不如不当。如干实事,就当不成。究竟怎样,自有党来作主。何怕之有?!地区医院有一位副主任医师,已六十多岁,三代人住在三楼一间半的小单元,还没有暖气。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还是这个样子,这里面有我们的责任,关心不够。但是由于不正之风作怪,白吃饭不干事而又多占房的人多,也是一个原因。
有一部电视片《祸起萧墙》,那个女主人公说,历代改革者大都没有好下场。我不信这个话。历代改革者,就说王安石吧,两次罢相,确实下场不妙。康梁变法,下场也不妙。但那是封建社会,他们的改革为最高统治者所不容,当然没有好下场。我们的改革与之根本不同,我们共产党人,是以勇于改革、不断推动历史和社会进步为己任的。不仅要变革旧的社会制度,新制度建立后,也要在自身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才能实现它的完善和发展。现在的改革,是党中央发起的,是从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那里领头干的,改革的激流不可阻挡。至于我们自己实在不算什么改革者,我们只不过是跟着干罢了。我们干的事,也很皮毛,就这样,还碰到这么多的难处。象我居然能被任命为专员,要是没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事。这本身也体现了党的改革。党这样做,是要我们来干事业的,如果我们畏首畏尾,党要我们干什么?但是,个人能力太差,举步艰难,成效甚微。为此实在感到苦恼,是有负于党的委托之苦恼。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应下力气做的工作。有些是下边办不到的。一是请上级领导压一压邪气;二是在改革中要下决心对地县领导干部进行交流,这是冲破关系网的一个好办法。我们党搞了多年运动,有整人的,有挨整的,有保人的,有被保的,积恩积怨甚多。老一代,少一代,儿女亲家、亲朋故旧。干部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实在没有好处。从隋朝起,就有州县官四年一调换的制度。隋文帝在这一点上是很聪明的。我们不同于资产阶级政党,更不同于封建官僚,我们有党章,有准则,有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生活会。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还要有制度,譬如说干部交流制度,凡在一地任职若干年以上的领导干部是不是分期分地进行交流?我想这也是一个改革。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沧州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