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鸡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7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鸡诫
蓬窗
一位同志的妻子,毕业于戏剧专科学校,受过多年正规训练,曾经常扮演重要角色,后从外地调来某市,分配到某剧团工作。白驹过隙,瞬已数载,她除了跑跑“龙套”之外,连一个次要的角色都还没有能够轮上。
她的这种处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团里一位深谙事理的老者颇有感慨地说:“你不是这一窝里的鸡,人家就鹐你!”
过去我喂过鸡,对鸡的生活进行过一些观察,如果不是一窝的鸡,那可真是挨鹐呀!不敢吃,不敢喝,缩脖垂翅地溜边走。有时候脑袋上的毛都被鹐光,冠子也被鹐得血淋淋的。我觉得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对于自己家的类似鸡窝里的事情,进行一点干预,遏制一下不文明的行为,不仅应该允许,而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应当晓谕那些爱挟势鹐别窝鸡的鸡:你们必须懂得这样的道理——和你同窝的鸡,不一定都是好鸡;别窝的鸡,也不准是注定应该挨鹐的坏鸡。象你们这种不问青红皂白,只要不是一个窝里的鸡,上去就猛鹐的行径,跟封建宗族社会中,依仗家族势力欺侮“外来户”的情形,有什么两样呢?
尽管这些道理,十分浅显,容易明白,却仍然可能遭到那些不讲道理的鸡的反驳:“我就看着我们一窝鸡好,别窝的鸡我都看着不顺眼,你所谓鸡的好坏,难道有什么客观标准吗?”
有的!且说母鸡的好坏,主要应该看它下不下蛋,下多少,蛋大蛋小。下蛋多而大的就是好鸡;下蛋小且少的,就不能算是好鸡。等而下之,那些该下蛋却不下的鸡,除宰杀吃肉而外,没有别的用场的。不过,这类事寻根究底,也还有来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拆除那些小家子得势的小鸡窝,不把由于十年动乱和两三千年封建宗法思想残余影响所造成的形形色色的“小鸡窝”彻底扫荡,从这些“小鸡窝”里孳生出来的门户之见,也就很难根绝。
外窝鸡挨鹐一事,碰到了情绪的敏感点上,引起许多感触,使我想起了《三国演义》上“兄逼弟曹植赋诗”的故事。曹丕与曹植,应该说是“同窝鸡”。然而由于争权夺势,曹丕不是竟然依仗权势,威逼曹植,要他在七步之内写成一首诗,否则便“决不姑恕”。这也是一种“以绝天下文人之口”的给人“穿小鞋”的方法,多亏曹植真不愧“才高八斗”之誉,果于七步之内写成了一首,这才逃过了杀身之祸。
想到这里,我又回过头来细细咀嚼那位阅世甚深的老者的话:“你不是这一窝里的鸡,人家就鹐你!”这种封建余孽的事,发生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某些身为共产党员的人,还赫然显露着这种病症,这是何等的不相称呵!今改《七步诗》数字,作为那些不爱下蛋却专好鹐鸡的鸡们之诫:
煮鸡燃鸡毛,鸡在釜中泣:“本是同体生,相鹐何太急?!”
(原载2月26日《河北日报》,本报略有改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