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浩浩长江,何日万舸争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8
第2版()
专栏:

浩浩长江,何日万舸争航?
本报记者 商恺
内容提要:目前的长江,尚有90%的运输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主要原因,一是工业布局不合理,二是交通布局不合理。在经济建设中,长期存在着重陆运轻水运的思想,使水运优势难以发挥出来。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振兴长江航运,交通部决定改变内河航运的萎缩状态,提高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开创交通运输的新局面,让浩浩长江更好地为四化建设服务!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这是一千二百年前,诗人杜甫吟咏长江的著名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长江航运繁忙的景象。一千二百年后的今天,长江江面上,自然应该是千船竞发,万舸争航的局面了。
然而,并非如此。记者从长江上游,乘船顺流而下,沿途所遇船舶甚为稀少。出三峡,入中游,江面陡然展宽,一只客船航行在江心上,“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使人倍感寂寞和冷清。
不妨从长江航运管理局提供的材料中,摘引几个数字比比看。
纵的比较:长江干流2,560公里,年实际运输量,五十年代初期为250万吨,目前5,000万吨,三十年增长了20倍,增长幅度是不小的。但是,长江的运输能力,大约相当于14条同等长度铁路的通过能力,而目前的实际运输量只能抵得上一条复线铁路,尚有90%的运输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横的比较:美国密西西比河,全长6,262公里,径流量只及长江的一半,年运量4.5亿吨,为长江的10倍。欧洲莱茵河,长1,300公里,相当于长江支流汉江的长度,年运量2.3亿吨,为长江的5倍。
以上这个简单的比较,说明建国三十多年来,长江航运事业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其巨大的运输潜力却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和利用。
原因在哪里?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访问了长江航运管理局规划办公室副主任钟幼鹏同志,他说:“原因有千条万条,说到底只有一条,就是在经济建设中,重陆运轻水运的思想一直起着指导作用。”
钟幼鹏看到我们对他的回答有点迷惑不解,便进一步解释说:“这种重陆轻水的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在两个‘布局’上,一个是工业布局不合理,一个是交通布局不合理。”钟幼鹏的这一番话有如画龙点睛,联系起在沿江旅途中的所见所闻,问题就比较清楚了。
我们曾乘坐“东方红”40号客轮,从重庆直驶武汉,眺望长江两岸的景色,除了稀疏的小城镇和安静的村庄,便是断断续续的护岸林。这里没有污染,没有噪音,没有日夜繁忙的码头,更没有高大的烟筒和工厂。单从旅游的角度来看,的确是风光宜人的好地方;如果用经济观点去衡量,就显然不合理了。航运事业的发展,是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而发展的,没有工矿企业提供待运的大宗物资,再好的江水也没有用武之地。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工业布局,不是偏重于沿海,就是偏重于山区,沿江两岸新兴的工业城市极少,这是长江航运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钟幼鹏建议,要大力提倡沿江建厂。他说:“这是充分利用长江水力资源,振兴长江航运的不可缺少的条件。”近几年来,长江中下游沿岸陆续兴建了几座大炼油厂,大钢铁厂,大发电厂,使长航年运量增加了1,800万吨,占长航年运量的70%。如果剔除这些新建企业所增加的运量,长航的年运量只增加2%,这是对沿江建厂重要性的有力说明。
站在长江航运局的一幅大地图面前,交通布局的不合理就显示出来了。看吧,在长江和它的支流两岸,并行修筑的铁路就有数条之多,历年航运统计数字说明,凡是通了火车的江段,航运的利用率无不急剧下降。比如,南京至铜陵铁路一通车,水运的绝大部分就被代替了。武昌至大冶铁路通车以后,黄石至武汉的“一条龙”水运专线,很快就垮了。汉口至丹江口铁路的通车,影响到汉江货运量大幅度下降。襄渝铁路和渠江平行,通车以后,这条454公里有7,000名水运职工的航道,年运量由60万吨,骤减到5万吨,下降90%多,跌得好惨啊;此外,成渝铁路和沱江平行,成昆铁路和岷江平行,这些江河上的运量也逐渐为铁路所代替了。交通布局上的重复建设,形成了铁路“吃不了”,水运“吃不饱”的畸形局面。
钟幼鹏一再表示说:“我不是反对多修铁路,恰恰相反,我认为我国铁路密度还很小,应该修得更多更快一些。但是,问题在于如何使交通布局更合理些。”因此,他建议在规划铁路网的时候,应该采取“水陆并举”的方针,将铁路和航道综合考虑,不要在长江水运最有利的航段内,修筑和长江走向一致的铁路,以防止交通运输上的重复建设。尤其在我国目前资金有限,耕地不足,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应当大力发挥水运投资省、占地少、耗能低的优势。当然,这都是后话了。在目前沿江铁路已经修成的情况下,如何改变铁路“吃不了”、水运“吃不饱”的局面呢?武汉航运问题的专家们认为,充分利用焦枝铁路和汉丹铁路同长江实行联运,让北煤南运,西煤东运,是减轻陆运压力、发挥长江水运潜力的有效措施。因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河南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基地,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这是我国资源分布所决定的客观规律,因此利用长江接运北方煤炭,供应沿江地区工农业能源需要,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一条合理的重要渠道。
在访问长江的日子里,我们听到了一个比喻,说今日的长江,已经变成了一个身长体胖四肢短缺的畸形儿。这话形象地说明,长江航道网已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不成样子了。本来,长江和它的众多支流组织成了一个完整的航道网,上下相通,干支直达,一向被称为“黄金水道”,通航总里程曾达到56,000公里,约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三分之二,若把这些里程联成一线,比地球赤道还长一半以上。可是近二十年来,由于某些部门在经济建设决策上的失误,在长江水利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只注意了防洪、灌溉和发电,忽视了航运,兴建了不少碍航闸坝,结果是兴一利,废一利,使不少江河断航。据不完全统计,到七十年代末,长江水系上的碍航闸坝竟达2,600多处,其中沿长江干线的6省,除江苏航运里程稍有发展以外,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五省的通航里程,从1965年的56,000公里缩短为37,000公里,减少了三分之一,运量下降了50%。
长江航道网被“截肢”以后,剩下了赤裸裸一条长江干线。即使这条干线,也由于航道长期失修,泥沙淤积,碍航浅滩、浅段不断增多,航道水深标准不一,造成干线和支流之间,各个航段之间,航行条件差异很大,不得不分段航行。其结果是水系不能沟通,干支不能直达,货物的中转环节增多,损耗严重,运输费用加大。四川集体航运企业的负责人对我们说,航运不同于公路,前面发现了障碍可以绕道行驶,而水运只要遇上一处浅滩,就得减载,这也是水运运量上不去的一个原因。目前,全水系除长江干线综合水运成本略低于铁路以外,各主要支流的水运成本普遍高于铁路,这就迫使许多物资不得不弃水走陆,水上运量上不去,水运成本下不来,从而减弱了水运的吸引力。如此恶性循环,使水运优势难以得到发挥。有人说,长江航运面临危机,这话是有道理的。
我们曾在长江沿岸的一些港口码头漫步。使人难以相信的是,闻名世界的长江,除了上海、南京、武汉的港口码头初具规模以外,大多数的港口码头还处于原始状态:设备简陋破旧,甚至没有货场,没有仓库,没有装卸机械,只有一条供旅客上下船用的台阶,大部分货物还要靠装卸工人肩扛背驮。重庆港该是一个比较大的码头了吧,它的机械作业率也只有14%左右。武汉港由于码头少而小,客船到达以后,往往要排队靠岸,有时候旅客几个小时下不了船。
在重庆,我们访问了重庆轮船公司,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航运企业,有职工5,000多人,无论是港口设备,还是运输船只,都已破旧不堪。由于地方水运得到的国家投资很少,贷款也很困难,修造码头船只所需的物料无保证,再加上运量日减,运输成本增高,企业连年亏损,更无力改造和更新设备。自从提出地方水运企业自己养自己以来,只有靠打“强心针”——拚设备过日子,这是难以持久的。公司的同志们说,要振兴长江航运,仅仅依靠国营航运企业是不够的,必须大力扶持地方航运企业和集体航运企业以及运输专业户。我们在沿江访问中了解到,这个意见是有代表性的。
在一次小型座谈会上,四川省交通厅航运处的同志曾谈到,四川现有集体航运企业169家,船舶吨位占全省总吨位的70%,完成的货运量占总运量的60%以上,是内河航运中一支重要力量。但是他们的处境,比地方航运企业还要困难。首先是他们的燃料油的供应无保证,其中三分之一要出高价购买;其次是维修船舶所需物料,没有纳入国家计划;第三是税率高,人员多,开支大。目前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连简单的再生产也难以维持。因此他们一致呼吁集体航运企业应当和国营享受同等待遇,无论是在油料还是原材料的供应上,应当一视同仁,不要歧视和限制他们,尤其在今天我国航运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应该重新考虑对待集体航运企业的政策,鼓励和支持集体航运企业的发展。大家认为应当象江苏省那样,对集体航运企业执行保护、整顿和恢复发展的方针。江苏采取了许多措施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严禁平调他们的财物、工具和人员。尤其实行了联产计酬承包责任制以后,更大限度地调动了集体航运企业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全省内河航运中担负了水运总运量的70%以上,形成了一支不可缺少的航运力量。
近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提出要振兴长江航运,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当我们即将离开长江流域的时候,喜闻交通部根据党的十二大精神,提出了改变内河航运由于工作失误所造成的航运萎缩状态,决定把提高水运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当作能否开创交通运输新局面的一个主要标志。
人们拭目以待,希望浩浩长江,不久将迎来一个千船竞发、万舸争航的繁荣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