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闯荡在国际市场——评述我国船舶工业的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8
第2版()
专栏:

闯荡在国际市场
——评述我国船舶工业的崛起
本报记者 王政
当前世界船舶工业处在萧条时期,我国船舶工业却蒸蒸日上,造船量一年比一年多,出口船舶订货近100万吨。中国船舶到国际市场上闯荡,促使中国船舶工业腾然起飞,为世界所瞩目,也为自己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几年前,我国国民经济开始调整时,造船工业任务严重不足。怎么办?组织船舶出口。对外开放政策打开了船舶工业领导部门的思路。实践证明,这是一项完全正确的决策。只用了三四年时间,我国的船舶就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其中有发展中国家,也有经济发达国家,出口船舶中有散装船,也有制造技术比较复杂的集装箱船、滚装船和成品油船……
当然,开始时,一些船东对我国船舶质量有些担心。香港的包玉刚兄弟先后订购了四艘2.7万吨远洋货轮,心里总怕船出毛病。在海洋中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他才放了心。当3.6万吨的东星号远洋轮下水的时候,他称赞说:中国船舶工业可与传统的先进造船国家并驾齐驱,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信誉。
几年来,我国出口船舶主要采取了两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一,正确看待形势,发挥价格优势。国际船舶市场竞争很激烈,要挤进去确实不容易。但是,国际船舶市场很广阔,每年贸易量有几千万吨。船舶工业属于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结合的产品,在技术方面,我们已有一定的基础,造船需用很多人工,劳动力充足是我们的长处。我国船价比其他国家一般便宜10%左右,一艘万吨级船舶,便宜几十万美元到百万美元,有很强的竞争能力。
第二,实事求是,坚持质量标准。我国船舶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确有差距。不能夜郎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正视短处,弥补短处。采取的办法是:出口船舶一律按国际标准建造,国内设备和零部件达不到要求的,就从国外进口。这样一来,建造出来的出口船舶,物美价廉。
通过建造出口船舶,我们对自己的船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看得更清楚了。从这个情况出发,这几年来,船舶工业系统先后引进了19项船用设备制造技术,经过认真消化吸收,到现在有16项已试制成功,其中有15项已经正式投产,有的已经用在船上。出口船舶国内配套率正日益增加,到1985年可达到80%左右。
但是也应看到,国际船舶市场变化很快,在我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的时刻,国外一些造船业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对我们是挑战,是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能再依然靠工资低取胜了,要从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设备配套、经营管理等多方面想办法,提高船舶质量,提高劳动效率,把生产搞上去,把成本降下来。(附图片)
图为上海船厂为联邦德国建造的1.23万吨多用途集装箱船——诺德希诺号。文本刚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