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让水电事业起飞——访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28
第3版()
专栏:科学家专访

让水电事业起飞
——访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
阎柏泉
春节前夕,我拜访了86岁的汪胡桢教授。他是解放初期我国兴建佛子岭水库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又是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总工程师。后来,他长期担任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院长、水电部顾问。
我走进客厅的时候,汪胡桢老人右手握笔、左手拿放大镜,正俯在写字台前写东西。只见他在稿纸上写着:“要使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起飞,跟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我们必须一致努力……”
一提起水利水电建设,老人话语很多。他告诉我:建国以来,我们兴建了大、中型水电站150多座,总装机容量3,300万千瓦。从全国水利资源看,可以开发利用的约38,000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已经开发的这3,300万千瓦,只占全部水利资源的9%。现在,党中央很重视水利水电建设,正在筹划宏大的长江三峡水电工程,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宿愿。兴建水电站,可以提供价格低、无污染的电力,节省下大量的石油和煤炭资源,可以发展农业灌溉。
老人递给我一份铅印的文本。我接过一看,是《关于改革现行混凝土坝施工方法和创造新型格箱坝的设想》。当我向他请教的时候,他兴致勃勃地讲述起格箱坝来。
原来,当今世界上的蓄水大坝,主要有两种:土石坝,混凝土坝。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混凝土坝都存在一个令人恼火的问题:坝体出现裂缝,使坝体失掉整体性。各国的水利专家们都在力图寻找消灭坝体裂缝的途径,但均不理想。美国工程界曾不惜采用消耗大量的模板、金属、高标号水泥,以求“基本上消灭裂缝”。然而,这是一种拖长工期的“传统浇筑法”。
汪胡桢教授创造性设计提出的“格箱坝”,用格箱浇筑法代替传统浇筑法,将能比较理想地达到消灭坝体裂缝的目的。因为,“格箱坝”的坝体象楼房的框架结构,是由立方形的“格箱”迭置所组成的。在每个“格箱”的格框部分使用200级混凝土或竹筋混凝土,而在箱的内部(如同框架楼房的房间)则用“贫混凝土”或土石材料来填充。这样,建造同样体积的大坝,格箱坝的水泥用量可以大大减少。同时,格箱内所填的“贫混凝土”都是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浇筑的,可以利用水化热造成混凝土中的预压应力,同坝体冷却时因收缩而产生的拉应力相抵消,就可免除传统的温度控制措施而不致产生裂缝。这种坝施工工艺简便,投资节省,施工工期较短。
崭新的“格箱坝”在世界东方的沃土上诞生了,它的创始人就是这位年已86岁的科学家。(附图片)
汪胡桢教授在工作。王秀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