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湘鄂川黔边的土家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3-30
第4版()
专栏:

湘鄂川黔边的土家族
土家族以历史悠久、勇敢善战、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长处而著称于我国民族之林。多数史学工作者认为,土家族是由秦灭巴后,定居于湘鄂川黔接壤地区的巴人发展而来的。秦汉时,土家族的先民被称为“廪君种”、“板楯〔Shǔn〕蛮”和“賨〔Cóng〕人”。宋代,出现了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族类而专指土家的“土丁”、“土民”、“土兵”等名称。以后随着汉人的大量迁入,“土家”作为族称开始出现。
公元1555年,以土家族为主力组成的湖广土兵,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连战皆捷,屡建奇功。永顺宣慰使彭翼南、保靖宣慰使彭荩臣率领八千土兵在嘉兴与倭寇短兵相接,出奇制胜,获得王江泾大捷,被誉称为“东南战功第一”,为保卫我国领土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湖广土兵旺盛的斗志,严格的纪律,巧妙的阵法和熟练的技艺,给明朝政府军以很大的影响。抗倭名将谭纶、戚继光的鸳鸯阵法,就是在湖广土兵阵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土家族的重大节日——过“赶年”(旧历12月28或29日),就是因出征抗倭发展而来的。土家族著名的爱国将领、鸦片战争中镇守沙角炮台的陈连升和八国联军侵华时守卫大沽炮台的罗荣光,面对外国侵略者的炮舰,英勇战斗,坚强不屈,为保卫我国领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911年1月,土家族中的同盟会会员温朝钟和革命志士黄玉山,高举“除暴安良,保国保种,扫清灭洋”的旗帜,领导川鄂边武装起义,攻陷黔江县城。1928年至1935年间,土家族人民在贺龙等同志的领导下,为创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
土家族的文学艺术绚丽多彩。明清之际的田元、田舜年、彭勇行、彭秋潭、田泰斗等,都是工于竹枝词的土家族著名诗人。在民间文学中蕴藏丰富的诗歌,有长篇叙事诗,也有即兴短歌。土家族妇女以善于彩织、挑花著称,早在宋代,她们生产的“溪布”,已是向朝廷纳贡的名品。解放以后,土家族的文化艺术不断繁荣发展,大量蕴藏在民间的丰富文化遗产,得到挖掘和整理而重放异彩。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经过民族识别,过去长期不被承认的土家族被确定为单一民族,并于1957年9月20日建立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近年来,又恢复了鄂西、川东南地区土家族群众的民族成分,1983年12月1日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现在,土家族已步入我国百万人以上少数民族的行列。 纪 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