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青春赋——记南京大学研究生夏斌自愿赴藏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01
第3版()
专栏:

青春赋
——记南京大学研究生夏斌自愿赴藏的事迹
《新华日报》记者 吴逸 严鸿珍
一条新闻引出的议论
去年早春,一条新闻风似地在南京大学的校园内传开了。
地质系八○级研究生夏斌主动要求毕业后赴西藏工作。在学校征求本人对分配意见的表上,他郑重地写下了:第一志愿,西藏;第二志愿,新疆;第三志愿,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校园到教室,从宿舍到饭堂,很多人都在议论着……
有人积极支持:“好样的,这才是八十年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有人在权衡得失:“西藏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研究生去不一定能很快出成果,到底划算不划算?”
有人则大惑不解:“眼下正是研究生吃香的时候,他为什么偏要去西藏呢?”
偶尔也传来几句以己度人的讥讽:“这有什么不清楚,还不是为了出风头,为了捞些政治荣誉。”
也不知是何时出现的这种反常现象:即便是一件天大的好事,也会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评头论足,贬低它的价值。至于夏斌,他到底为什么要去西藏?
心,飞到了西藏
校园的夜,静谧而安详。宿舍里,夏斌正在沉思。他不在乎别人的议论,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十分自然的事情:西藏目前急需地质专业人才,我是国家培养的研究生,理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个道理,不就象“1+1=2”那样简单吗?他不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对他的决定感到奇怪。他想起了前几天听说的一件事:天文系有个毕业生,被分到云南天文台,可他竟不愿去。这才叫奇怪呢!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早知如此,当初他何必要来上大学呢?
研究生去西藏划算不划算,他也想过了。那儿的科研条件是差一些,从个人出成果考虑,也许不如资料丰富、学术空气活跃的大城市。然而,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理论研究铺平道路,也是国家急需和必不可少的。导师不是经常说,一个地质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吗?
他回想起前些日子在两位导师面前流露了自己的心愿时,他们高兴的神情:
郭令智教授用和蔼的目光打量了他许久,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有这样的愿望,我很高兴,我支持你去。青藏高原是当今研究古板活动的典型地区,国内外地球科学家都很关注。通过综合研究,进一步揭示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阐明青藏高原抬升的原因,将对世界地球科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作为一个祖国的地质工作者,你应该去那儿尽一份力量。”
施央申教授兴奋地拍着他的肩膀:“去吧,那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去开发,去运用你的专业知识,为西藏的经济起飞贡献你的才智吧!”
是啊,他越想越兴奋:“导师是支持我的;学校领导是支持我的;周围的大多数同学也是支持我的。去,我应该去。我的心已飞到了西藏!”
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苍白的
同学们对夏斌有一个共同的评价:他朴实、勤奋、执着、坚定,是一个认定目标不回头的人。
他是老革命根据地江西泰和县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人后代。从父母,从乡亲,从个人的经历中,他懂得了对我们的党,对我们社会的爱。
1975年,他进南大地质系读书。入学第二年,正赶上粉碎“四人帮”,他好象一下子懂得了许多。现实促使他去学习马列主义的理论,促使他认真地思考了很多问题,思想也逐渐成熟起来。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去了江西九○一地质队。他深感自己知识太不够用了,盼望能有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于是,在紧张艰苦的野外工作之余,他抓紧一切时间发奋苦读。1980年,他终于又考上了母校的研究生。
当时,有些学生片面吸取十年动乱的教训,对政治比较淡漠。可就在这一年的年底,他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在申请书中写道:“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理想的追求,他的生命会是多么苍白啊!我有决心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他愈来愈清楚地认识到,个人的价值只有在为集体、为人民、为祖国的奋斗中才能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他注意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宿舍里冲开水、打扫卫生,他总是干在前面;谁有困难找到他,他从不推辞;同学生病,他只要知道了,一定会抽时间去看望;厕所堵住了,臭气熏人,他不声不响地把它掏通……
正是从这样一些平凡的小事中,他不断锻炼着、丰富着自己,愈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1982年12月,夏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开始认真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为党分担一点担子,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一点贡献。
奔赴西藏,献身四化。这,就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果。
在给妻子陈莹的信中,他这样表明了志向:“党的恩情,人民的血汗,是用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偿还的。我得到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了,这常常使我感到不安。我之所以提出去西藏,正是想为祖国担一点担子。现在,祖国正在朝‘翻两番’的高峰攀登,我应当成为这支登山大军中的一员!”
在结束这篇报道之前,我们高兴地看到夏斌刚刚寄给他导师的一封信。他现在西藏地质科研所工作。他在信中说:“现在,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要把工作做好,把学习搞好,为建设繁荣的西藏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原载《新华日报》,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