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潘帕斯大平原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03
第6版()
专栏:阿根廷通讯

潘帕斯大平原纪行
本报记者 李志明 管彦忠
火车行驶了一夜,从车窗望出去,两边的景致几乎与刚出布宜诺斯艾利斯时一样:笔直的铁丝围栏一直延伸到视线不可及的地方,围栏内茁壮的庄稼和悠闲自在的牛群交替从窗边闪过,要不是里程碑标出这里已离开首都西南600公里,真会以为火车是在原地打转。这就是驰名世界的辽阔而又富饶的潘帕斯大平原。阿根廷90%以上的农牧业就集中在这块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大平原上。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在大平原上的拉潘帕省省会圣罗萨。
特别的耕作方法
拉潘帕省跨潘帕斯平原的西部,是一个内陆省分。人口只有20万,牛却有260万头(最多时曾达360万头),上一个收获季产小麦110万吨,玉米、高粱、向日葵等100多万吨。
我们到达时正值小麦收获季节。国立潘帕斯大学农牧系教授科瓦斯驾车把我们带到一个农庄。麦田里,装有空调设备的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金色的麦粒从输送管倾泻到紧随着的卡车车斗内。特别的是,这里的收割机和运输车辆,连同操作人员都是临时雇用的,播种时也是这样,只有极少数农场还保留自己的机器。我们访问的这个农庄有700公顷土地,但只有一个常年工作人员。在另一片地里,拖拉机正在耕地。拖拉机拖挂的不是普通犁铧,而是一排圆盘,圆盘转动把耕地切碎搅松,耕过后并不耙平,而且麦茬有一半留在地表。
科瓦斯教授告诉我们,拉潘帕省农牧区属于半干旱地带,平均年降水量只有500多毫米。地表没有河流,地下水盐碱度很高,几乎终年刮大风,土壤有机层易流失。因此,当地普遍采用特别的耕作方法来对付这不利的自然条件。每年收割后都在雨季来到之前把地耕完,疏松的土壤因而可以保存三分之一的雨水。播种季节虽然无雨,土壤中蓄存的水份仍可以满足发芽出苗的需要。这种土地蓄水法,使得不多的年降水量得到充分利用。
耕地时保留粗糙的地面,麦茬不全部压到土下,则是为了防止大风把有机层刮走,也有利于保存水份。
合资经营的农机厂
科瓦斯教授告诉我们,省内使用的犁具、播种机等农机具都是本地一家名叫玛拉科的农机厂设计、生产的。他建议我们去看看。
这个农机厂是由几个农场主合资经营的,他们自己从事农牧业生产,熟知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因而产品对路,发展很快,已在全国同类厂中跃居第三位。
在厂长介绍工厂概况时,他办公桌上放着的一张本省百年降雨统计表引起我们的注意。厂长解释说,根据气象统计资料,又一个新的干旱周期快要到来,现在就要着手设计适应大旱年份的新农机具。在工厂的广场上,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农机产品,大都是按照拉潘帕省特殊的自然条件制造的。厂长说,工厂每年都要在一个农场举行一次现场会,向农户介绍示范新产品的性能,同时听取用户的意见和要求,这样产品总是能够适应实际需要而不断改进创新。(上)(附图片)
潘帕斯平原上的钢板粮仓。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