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04
第7版()
专栏:

日本的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
周斌
日本教育事业的普及,为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前提。这是研究战后日本发展史的学者们一致的意见。
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现代化道路。明治政府一开始就很注意发展教育事业。到本世纪初,已普及初等教育,消灭了文盲。即使在经济极端困难的1945年,日本的教育经费仍占政府预算总支出的3.01%,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25.29%,全国学龄儿童的入学率保持在99.7%以上。3年后,教育经费在中央和地方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就分别提高到10.49%和27.56%。1954年经济“起飞”前夕,初中普及率达到80%。1973年,初中、高中、大学普及率分别达到100%、90%和35%。1977年,日本城乡全部就业人口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超过15%,估计目前已经接近20%。
日本全国各地,包括最偏僻的山区、渔村,条件最好的建筑物,大都是中、小学校舍。各类学校教师,都有严格的资格规定。尤其是中、小学教师,非常受人尊敬,待遇高于其它行业。今天,日本人民总的物质生活水平已同其它发达国家不相上下,唯独住房条件还有很大差距。但日本中、小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条件,已经跃居世界首位。1982年,67%的中、小学生都有了单独使用的“学习室”。家长宁愿自己住得挤一点,也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少家庭宁可节衣缩食,也决不削减教育孩子的费用。
在日本,除正规的学校教育外,多种形式的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文化教育、特殊教育,遍及全社会。图书馆、阅览室、博物馆、展览会、青少年中心、妇女会馆、居民公会堂等公共学习场所不计其数,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
出版事业同发展教育直接有关。1982年,日本共出版、发行图书140亿册,人均120册,多数有益无害,为全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源泉。
今天,不管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也不管作者政治倾向如何,世界上任何一部有影响的著作,慢则几个月,快则二、三十天,就能在书店里见到它的日译本。去年纪念马克思逝世100周年时,日本第8次翻译、出版了马克思全集。
由于教育发展使得全国人民扩大了视野,他们对日本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长处与短处,都很了解。对自己国家同其它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也有较清楚的认识。几乎所有的人都懂得,日本缺乏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多种矿物资源,唯一出路是大力进行智力开发,造就优秀人才,争取建立“头脑资源”优势,把从海外进口的各种原材料,加工成价廉物美的产品,供自己消费,并向海外出口,从而发展经济和提高生活水平。全国上下对于“国情”如此统一的认识,非常有助于国家、企业根据扬长避短的原则,制定和实施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
由于广大技术人员和工人的文化、技术素养有着长期积累,增强了引进和消化外来先进技术的能力。日本的经验表明,正是在成为“教育大国”以后,它才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经济大国”的行列。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为了适应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技术革命的形势,日本及时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目标,并开始酝酿和着手准备全面的教育改革。一些日本专家、学者指出,任何一种科学技术都是由人去创造、发明和使用的;科学技术越发展,对人的文化、技术素质要求越高;日本只有一如既往,从教育抓起,才能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取得领先地位。
尽管日本教育已取得不小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少弱点和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最近,日本国内议论最多的,是“金钱万能”的社会风气和多年来“智育第一”的教育方针,以及种种腐朽没落的文化艺术,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社会上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学校里“暴力事件”(学生无故殴打教师、破坏正常教学秩序)有增无减,更多的人从小就受到“上名牌学校、找理想工作、过舒适生活、千方百计在竞争中战胜对手”的利己主义思想的熏陶,伦理观念和道德情操日趋低下。
这一切已经引起日本整个社会的普遍注意。但是究竟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究竟如何着手解决这些问题,看来还存在很大的分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