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壮美人生的深情礼赞——梁晓声小说创作漫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09
第7版()
专栏:文艺评论

壮美人生的深情礼赞
——梁晓声小说创作漫评
吴宗蕙
近年来,青年作者梁晓声带着蓬勃的朝气和旺盛的创造力活跃于当代文坛。
从1982年的获奖短篇《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开始,梁晓声一扫他初期某些作品的较为低回的情调,自觉地在创作中注入一种刚健雄浑之风。此后,他陆续发表了《白桦林作证》、《北大荒纪实》、《荒原作证》、《今夜有暴风雪》等一系列作品,都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人生的壮美,讴歌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讴歌那些把青春、热血、爱情、生命全都奉献给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创业者、拓荒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和艺术的追求。这部分以严酷的北大荒的劳动斗争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激荡着热情,闪耀着理想,充溢着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使人遐想和沉思,促人奋发和进取。从《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到《今夜有暴风雪》,梁晓声开拓出一条适合于自己的经历、气质和风格的道路,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创作个性。
梁晓声的这种创作特色,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以辽阔广袤的北大荒为天幕,以十年动乱为背景,以几十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素材,以“北大荒人”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之中。
这批记录着艰苦斗争、充满着勃勃生机的作品,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幅幅荒漠、神秘而又奇异、瑰丽的画面:“满盖荒原”的阴森,公比拉河的温柔,白桦林的幽静,暴风雪的狂虐,尽收人们的眼底。“左”倾狂飙席卷神州,40万知青从全国各地汇聚而至。他们有为祖国献身的一腔热血和建设边疆的豪情,但却用原始的方式向莽莽荒原进军。这是一场历史的灾难,也是一幕历史的壮剧!梁晓声不回避历史进程中的苦难和矛盾,敢于正视严峻的现实,并且,历史地、艺术地而又辩证地再现这种现实。他怀着火一般的激情和深沉的爱,描述这群大地之子的劳动和生活,痛苦和欢乐,希望和追求,奋斗和牺牲,心灵的贫匮和富有,诗化的友谊和爱情。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批平凡而神奇的年轻人正在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我们看到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英雄小分队远征恐怖的“鬼沼”时的勇武和豪迈,他们和严寒、饥饿、疾病、猛兽搏斗时的无畏和壮烈;看到了《白桦林作证》中养马场的姑娘们的勇敢、坚毅、以苦为荣及对北大荒的深情厚爱;看到了《今夜有暴风雪》中的知青们蜂拥回城的混乱场面,八百知青涌向团部抗议团长蓄意扣留他们的狂怒和他们为保卫国家财产冒着风雪严寒扑灭火灾的英雄行为,39份自愿献身北大荒的知青档案的千钧重量……这一切,都被作者气势磅礴地表现了出来。梁晓声的作品真实地再现了这段多艰的历史,生动地表现了一代青年在窘迫环境中的苦斗和牺牲,内省和成长。他们苦斗而牺牲,不是为“左”倾思潮开脱,而是对它的控诉;他们内省而成长,不是表明逆境可以毁灭弱者,而是证明厄途能够成全强者。梁晓声的这些艺术描写,颇有分寸感和思想深度,在较高的水平上把握了生活,表现了历史。
大自然的壮美,点缀和映衬出生活的壮美,在北大荒的沃土上,培育起怎样可爱可钦的新一代,展示出多么壮美的人生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的女知青李晓燕,坚决拒绝耻辱的“解散令”,决心征讨“鬼沼”。她临终时要求埋在“鬼沼”旁,墓碑刻上“垦荒者”的悲壮遗言,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白桦林作证》中的养马场队长邹心萍,一出场就以其豪迈的气概、飒爽的英姿慑服了读者。她在个人生活遭受不幸时的坚强和乐观,她在离开北大荒时立下的“二十年之后,我把我的儿子送来”的庄严誓言,都使读者奋然昂扬,惊叹不已!《今夜有暴风雪》,成功地塑造了两位舍身取义、壮烈成仁的勇士——裴晓芸和刘迈克的动人形象。温柔纤弱的裴晓芸双亲已逝,孤苦无依,倍遭歧视,却不愿去国。她在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持枪站岗的那个晚上,迎风斗雪,坚守岗位,最后冻死在骆驼峰山上。她的战友刘迈克,在保卫国家财产的刀光血刃中也献出了年青的生命。刘迈克临终前的最后意念是紧紧搂抱住这笔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国家财富,而将个人生死和亲人的苦痛置之度外,这是何等壮烈的牺牲!梁晓声在为一代北大荒人塑像时,注入了浓烈的情感,深深的敬意,这就使他笔下的这些平凡而闪光的艺术形象变得非常动人。
在梁晓声精心绘制的北大荒人的人物画廊中,还有一批闪烁着光彩的老一辈开拓者的感人形象,其中以女工程师方婉之、下放干部杨昉和老政委孙国泰的形象塑造得较为成功。《荒原作证》中的方婉之是北大荒的第一代拓荒者,作品细致地刻画了她充满热情与理想的刚强坚韧的性格,颂扬了她深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在她身后相继而来的则是李晓燕、裴晓芸等一代浩浩荡荡的拓荒大军。《北大荒纪实》中的杨昉是一位品格高尚、忠于职守、默默为祖国出版事业献出毕生精力的老编辑。《今夜有暴风雪》中的老政委孙国泰,既有坚强的党性和凌厉的气魄,又有对年轻一代关怀备至的慈母般的眷眷深情。梁晓声怀着崇敬的心情颂扬了老一代人的高尚节操,又盛赞了新一代人的成长和成熟;既揭示出开拓北大荒的事业是几代人的事业,又以生动的事例显示出这一伟绩后继有人。
情节的发展和性格的发展紧密结合、交相辉映,在极其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在前进与后退、软弱与刚强、卑微与崇高以至生与死的心灵搏斗中突现人物的革命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是梁晓声塑造人物的显著特色。他不回避生活中的苦难和矛盾,勇于直面严峻的人生。他善于从苦难中发现壮美,从壮美中发现诗情。他笔下的人物,多半不是意志薄弱、颓废消沉的弱者,而是不屈服于任何生活厄运的强者,人生道路上的不懈的追求者和奋进者。他们的性格既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又闪烁着理想的光辉。梁晓声善于从这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揭示英雄的素质,从悲剧性的人物和事件中发掘浓郁的诗意,歌颂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从而使作品笼罩在令人昂奋的理想主义的光辉之中。从艺术表现看,他的作品,一般情节进展较快,故事性强,事件和故事的强烈运动,构成的剧烈的戏剧性冲突,使作品具有震慑人心的气势和力量,因而引人入胜。他的作品并非一味地寻“奇”,但却具有传奇色彩,随着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闪光,同时也显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奇”来:出奇的艰苦,出奇的悲壮,出奇的崇高,奇异的悬念,然后,石破天惊,出奇制胜,使读者从愕然、茫然到感奋,心灵受到强烈震动。这种效果强烈的表现手段,出自作者精巧的构思和结构安排的匠心,这也足以证明他作品的真正的文学价值。
梁晓声的作品,也有一些不甚成功、甚至失败的篇什。这些质量不高的作品,大都是他的初试之作。近两年,梁晓声创作的产量和质量,都提高得较快,他正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引起广泛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