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给吉林省委领导同志的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0
第5版()
专栏:

编者按:最近,中共吉林省通化地委许家全同志写信给吉林省委领导同志,尖锐批评省里一些部门的工作和作风中的问题,诚恳坦率,情真意切。省委第一书记强晓初同志看信后,热情赞扬这种敢于开展批评的精神,希望这一“炮”能唤起更多的人对省委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共同搞好整党和经济建设。
现在,许多单位整党正在或准备转入对照检查阶段。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二把手一定要为广大党员作表率,带出一个好的风气,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开展起来。
给吉林省委领导同志的信(摘要)
通化地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许家全
省委贯彻执行中央(84)1号文件的意见,没有新的突破,在疏理流通渠道、发展商品生产上,没啥过硬的改革性意见。只提供销社的体制改革问题,显然是不够的,国营商业、粮食、信贷等方面怎么办?领导上怎样适应“两个转化”的要求?这些问题不拿出改革性措施,流通环节怎么能理顺,农村经济怎么能搞活?
省有关部门对基层的改革支持的少,限制的多。去年,浑江市由粮食部门拿出800万斤饲料粮,实行按比例单项供应,社员每买一斤饲料可以少花一分三厘钱,很受群众欢迎。可是省有关部门却不准搞。上边的关卡太多,下边办一件事情真难。
领导干部中有“两难”,一是实事求是难,一是接触群众难。造成“两难”的原因是主要领导干部民主作风差,听不进逆耳之言;也有些干部看风使舵,领导上得意啥就大讲啥。领导干部,特别是省、地以上的领导干部,稍一疏忽,就自觉不自觉地同群众隔了一堵墙。就拿省委领导到下边视察工作来说吧,来前先打电话,到了地方以后,由市县委主要领导同志陪同,再加上业务部门的一些干部,真可以说是前呼后拥。到基层也只能同乡党委书记或支部书记谈谈,基本接触不到群众,更不了解他们的要求和呼声。有的社员听说省委领导来了,想当面反映点问题,也往往被劝阻了。这实际上也算一难吧。
省委领导在谈到一些政策时,有时前后口径不一致,发文件也往往有后者与前者矛盾的现象。不能说省委领导中有分散主义,起码也是认识不一致,缺乏一盘棋的思想,使基层无所适从。
1984年2月25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