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我是党的一缕光”——记山东乳山县农民党员张德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0
第5版()
专栏:正气篇

“我是党的一缕光”
  ——记山东乳山县农民党员张德锏
在胶东乳山县农村,提起张德锏的名字,许多人都从心底里佩服。这位普通的农民党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了群众的爱戴。
张德锏是乳山县下初公社巫山大队人,1975年入党。从此,他用这样一句话要求自己:“我是党的一缕光,在哪里就要把那里照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巫山大队开始落实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当时,大队养猪场由于管理不善,连续两年亏损1.8万元。张德锏心急如火,主动找到分管副业的大队干部,对他说:“咱不能再吃大锅饭了。养猪场要定人、定圈、定饲料、定任务,超奖减罚,调动饲养员的积极性。”在他的建议下,巫山大队养猪场在全公社第一个实行了专业承包制。
1982年春天,巫山村到处在议论“大包干”问题。一些干部群众,开始对“大包干”责任制持怀疑态度,有人甚至说这是“先分村,后分队,一步一步往后退”。张德锏从切身经历中感到,吃“大锅饭”,群众劳动积极性不高,生产发展不快,可有些人为什么对“大包干”还怀疑呢?为了说服大家,他找来报纸,看了许多有关介绍“大包干”的文章,仔细想了想前些年吃“大锅饭”带来的弊病,连续熬了几个晚上,总结出了实行联产承包的几大优越性。在党员大会上,张德锏主动把这几条好处讲给大家听,有理有据地分析“大包干”同“分田单干”的本质区别。许多党员听着直点头,消除了疑虑。很快,党员的思想统一了。入夏后,“大包干”责任制就在巫山全面实行了。
1983年,张德锏一个人耕种责任田、口粮田14亩,承包葡萄园4亩。按一般情况,这些活,足够两个壮劳力干的。但张德锏一个人却干得有条有理,有声有色。别人在一亩葡萄地里施肥七八十车就不少了,张德锏在4亩葡萄地里施肥800车。粮、油田里,他施肥也比别人多两倍。这一年,张德锏家是全公社粮油贡献最多的农户之一。
张德锏成了全大队农田收入的“冒尖户”,但他并不满足个人的富裕,心里时刻还想着怎样帮助大家一起富。社员宋文正承包了10亩葡萄园,由于管理经验不足,造成严重缺苗。当时每棵葡萄苗价值2角,张德锏从自己承包的育苗地里,挖出1,200棵,无偿送给了宋文正。
去年夏天,巫山大队集体购进了一批化肥,支部书记张宝勇在广播里通知:“各家各户带上现款,马上到大队买化肥,抓紧追喂玉米!”张德锏听到广播,气喘吁吁地跑到大队办公室对宝勇说:“请你再广播一下,谁家没现钱,到德锏家去拿。”张宝勇一听,“噗哧”一声笑了。社员张宝祥,一家七口,由于刚建新房,负债1,000多元,听到广播后,正在家里犯难。突然,张德锏一步闯进来,手里拿着一张100元的存折,说:“这些钱,你支出来买化肥。以后有了钱就还我,没有就算了。”张宝祥接过存折,热泪簌簌地往下流……
1983年,张德锏为了扶持别人发展生产,帮助大家尽快富裕起来,除留足生产资金外,把自己剩余的现金,全部借给了村里的群众,并宣布了八个字:还期不限,需用再借。
本报通讯员 王永福 李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