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东欧在改革调整中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0
第7版()
专栏:

东欧在改革调整中前进
辛文
近几年来,保加利亚、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一些欧洲社会主义国家,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正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民经济管理体制,调整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取得了初步成效。
早在1968年,匈牙利就取消了由中央向企业下达年度计划指标的制度,强调发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调节作用。1981年对经济调节制度又进行了重大改进,逐步实行“竞争价格”,即把国际市场价格作为国内市场燃料、原料和产品定价的基础,以代替前此实行的主要由成本确定价格的做法。保加利亚在总结前四年推广新经济体制经验的基础上,于1982年颁布了《经济机制条例》,在国家下达的计划指标中以实物销售量和总利润指标代替净产值、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指标,使企业的活动受市场的检验。1980年初,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批准了《关于1980年以后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的整套措施》,1981年开始在工矿企业推广。民主德国在1979年颁布了联合企业法,实行以联合企业为中心的托拉斯式的管理体制,把过去的三级管理体制(中央、联合公司、联合企业和企业)变为两级(中央和联合企业),并把中央的一部分管理权力(包括外贸权)下放给联合企业。与此同时强调经济刺激的原则,更多地利用经济核算、价格、税权、信贷和利息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经济。1982年10月,罗共中央全会批准了关于国营经济单位劳动群众入股参加筹集经济发展基金(不超过30%)的法案。1983年10月又开始实行关于推广总承包制的法令,贯彻工人自我管理和财政自理的原则,完善财经体制和劳动报酬,建立了统一的物质鼓励的组织机构,使从工人到经理每个劳动者对完成任务的状况都负有明确的责任。波兰也开始实施《国营企业活动原则》和《职工自治法》,贯彻以“企业自主、自治、自负盈亏”为基本原则的新体制。
同时,上述各国对农业管理体制也进行改革。1982年,捷克斯洛伐克宣布要把《关于1980年以后完善国民经济计划管理体制的整套措施》推广到农业中去。保加利亚近年来对农业管理体制不断进行完善,今年1月进一步决定全面推行生产队、小组、家庭和个人承包制。1979年,罗马尼亚决定成立农工统一委员会,把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农业单位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企业单位联系起来,撤消原有的农业社社际联合会,使农业向大型化和综合化发展。今年1月宣布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相应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以提高经济效益。
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过程中,由于这些国家的国情不同和对某些问题看法上的差异,做法不尽一致。它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坚持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国民经济这样一些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都在摸索适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管理体制,努力寻找集权与分权的最佳结合。鉴于过去的经验,过分集中,控制太死不行;太分散,造成失控也不行。但总的趋势是放宽控制,将中央的一部分权力下放给企业,或者叫做扩大企业的自治权。它们在坚持必要的行政手段的同时,更多地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运用经济杠杆来引导、控制和调节经济活动。避免经济工作中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更多地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调节作用。
调整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是这些国家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另一关键问题。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各国开始把集约化作为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方向。压缩基建,限制投资,投资重点由新建和扩建转为开发资源,发展新工艺,改造现有企业,更新设备等;改变工业结构,发挥本国优势。发展低消耗、低成本、高质量和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的产品,减少和停止生产效益低、质量差的产品。近几年,各国经济的增长基本上是在能源和原料少增、不增、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取得的。其次是大力开发本国资源,扩大燃料和原料基地,减少对进口的依赖;大力发展科技和推广、运用科技成果。尤其注意发展微电子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在农业方面,各国都鼓励经营自留地,增加个人和家庭的农副业生产,鼓励农民利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发展饲料生产。罗马尼亚取消了对农民家庭副业的一些限制,首次提出让农民富起来的口号。
随着不断调整和改革,上述各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已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国民收入、工农业产值已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虽然发展还不平衡,但人民生活水平已普遍有所改善。与1982年比较,民主德国的生产性国民收入增长4.4%,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8%,居民的现金收入增长2.3%。保加利亚国民收入增长3%,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居民实际收入增长2.8%。罗马尼亚国民收入增长3.4%,劳动生产率提高2.7%,居民现金收入增长5.1%。捷克斯洛伐克国民收入增长2%,个人消费增长1.3%。匈牙利国民收入增长0.5—1%,居民消费下降0.5—1%。波兰在经历了几年的国民经济指标大幅度下降之后,1983年有了好转,国民收入增长2—2.5%,市场供应有所改善。各国的外贸总额分别增长7—18%不等,外债减少,国际支付能力加强。去年底,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指出上述六国“1983年的工业产量很可能将比去年增加4%左右。这是它们自1979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