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实行经济承包 老矿充满活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1
第1版()
专栏:

实行经济承包 老矿充满活力
徐州矿务局原煤产量由逐年递减变为上升,去年超产41万多吨,今年一季度又比去年同期超30多万吨
本报徐州4月10日电 记者段存章报道:煤炭部和江苏省经济改革试点单位徐州矿务局,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生产上打了个翻身仗,企业由亏转盈。原煤产量由前几年逐年递减变为上升。1983年,全局生产原煤1,191万多吨,比国家计划超产41万多吨,比承包基数增产51万多吨。承包方案要求5年内年平均递增2%,第一年实际达到4.5%。今年一季度生产原煤又比去年同期超产30多万吨,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实现盈利208万元,比包干亏损计划减少530万元。生产安全状况开始变好。
徐州矿区已有百年开采历史,是全国大型矿区之一。全局有13个矿,职工8万多人。这个局从1980年起,原煤产量以平均3%的速度逐年递减,到1982年,实际亏损265万元,处境非常困难。为了发挥这些老矿的作用,缓和华东地区缺煤矛盾,去年初,煤炭部和江苏省政府研究决定,对徐州矿务局实行“三包”、“四保”的经济责任制。“三包”:包产量,包亏损,包矿井改建、技术改造和生产维检费;“四保”:保证每年以1,140万吨原煤提交国家统一分配,保证分配的供货合同全部兑现,保证矿井资源合理开采,保证实现安全生产。同时,给予他们改革的三项自主权。局对矿,矿对区,区对班组,层层落实经济责任制。对采掘工人实行计件工资,超额不封顶,鼓励工人上采掘第一线。
矿务局局长陈引亮介绍说,他们端掉“大锅饭”,主要采取了四个方面的措施:
改革分配方式,逐级建立经济责任制。过去,局对下属的矿(包括厂),不管生产任务完成好坏、经济效益高低,在经济利益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实行承包后,贡献大的多得,贡献小的少得。
改革生产管理办法,便于精心组织生产。过去是“一年计划,计划一年”,年初等计划,季季吵计划,年底赶计划;现在,五年计划落实到矿,年计划可以提前落实,工作安排步步主动。
矿山管理由生产型改革为生产经营型,提高了产品的经济效益。过去重视产量,忽视质量,结果增产不增收。承包后,他们在提高质量,改变产品结构上下功夫,按照用户需要,扩大洗煤和选煤加工能力。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经济改革的全过程。从前,只有少数先进职工才能做到的事,现在多数职工都能做到,许多懒人变勤人,后进变先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