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为什么说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1
第5版()
专栏:

为什么说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
曲格平
环境保护是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保证条件和战略任务,是一项重大国策。如何理解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呢?
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是保证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丰富,特别是人均生物资源很少。我国人均耕地1.5亩,只有世界人均量的27%;人均草地4.7亩,只有世界人均量的40%左右;人均林地1.8亩,只有世界人均量的12%。随着人口的增加,到本世纪末人均占有量还要进一步降低。
我国人均生物资源占有量这样少,对于解决吃饭问题,尤其是使粮食达到富裕程度,不能不说是一大障碍。我国的有限耕地除了种植粮食作物外,还要种植经济作物,为工业提供原料。因此,精心保护有限的生物资源不遭污染和破坏,对于农业的发展关系极大。
世界上也有人均生物资源不多,而经济上高度发展的国家。如以耕地来说,与我国接近的象英国(1.8亩)、联邦德国(1.8亩)、比利时(1.3亩)、荷兰(1.0亩)、日本(0.6亩),都是经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都比较高。但是,这些国家与我国的国情都不相同。第一,这些国家在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剥削和掠夺殖民地的历史,他们的生活品和工业原料往往不受本国资源多寡的限制;第二,它们都是高度发达的工业国,拥有很大的国际市场,外贸收入占国家收入的很大份额,即使本国粮食无收,也完全可以靠进口来解决;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除日本国外,都是人口不太多的国家,可以靠进口粮食和其他食物过活。
事实上,以上所举国家并没有因为工业的高度发展而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环境。恰恰相反,近些年来,他们都是很认真地在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生物资源的,因而环境状况特别是自然环境状况都是比较好的,农、牧、林、渔业都很发达。
我国的国情与工业发达国家不同,与有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同。因此,改善人民生活和发展国民经济都必须要立足国内,立足于本国资源。我国这样多的人口,如果不靠自己,而要靠进口粮食和其他食物过活,不仅拿不出那么多的外汇,而且世界上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可买。
我国人均生物资源不丰富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地、合理地使用起来,使之永续利用,不断增殖,以保证人民食物供应,并促使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
制止环境进一步恶化,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是促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很严重,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把宝贵的能源、资源浪费掉,在经济上造成了重大损失。
我国的自然环境也受到了比较严重的破坏。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12.5%,在世界上排列到120位以后。由于过量采伐,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使森林资源一再遭到破坏,许多地区气候异常,生态平衡失调,灾害频繁。我国有可利用草原33亿亩,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但由于不合理开垦、滥樵,超载放牧,使草场普遍退化、沙化,动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使生物生产量急剧下降。由于植被的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年流失的土壤在50亿吨以上,成为世界上流失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随土壤流失的肥料,相当于数千万吨化肥。另外,在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等方面的破坏也很严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有限的生物资源遭到比较严重的污染与破坏,已成为我们振兴经济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为国民经济的顺利发展扫清道路。
创设一个适宜的健全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四化”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为之奋斗的现代化是一种什么样的现代化呢?
在我们的面前有过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所造成的各种社会弊端是大量的、尖锐的、深刻的。别的不论,就以对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和破坏来说,就是一种不可效法的现代化。在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出现过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空中烟雾弥漫,江河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噪声震耳。人们的物质享受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生活质量却很低下。广大人民为争生存,不断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公害运动,喊出了“还我阳光”,“还我蓝天”,“还我清水”的强烈声音。统治集团迫于人民的反抗,不得不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他们先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才开始改变了那种恶劣的环境状况。他们的现代化走的是一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
我们要争取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这种现代化的根本目的,不是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为了攫取最大利润,也不是为了建设而建设,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而是为了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了让全体人民过美好的幸福生活。基于这样的目的,在发展方式和目标上就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
在发展方式上我们必须走一条新的路子,就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要实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兼顾的方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环境;既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得以协调地发展。坚持这样的发展方式,就可以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创建一个清洁的、优美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
在现代化的目标上,我们不只是要实现物质利益的一种目标,而是同时还要实现文化和精神的目标,就是既要实现高度的物质文明,又要实现高度的精神文明。清洁、美好和健全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是两个文明建设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按照上述要求,我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在我们的经济建设中,比较注意经济规律,而往往忽视自然规律;比较注意经济效益,而往往忽视环境效益。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就要求各级计划经济部门,遵照“保护环境是重大国策”的要求,在安排建设和生产的时候,真正把目的性弄清楚,端正发展方向,走上环境保护与生产建设同步发展的轨道。
远近结合,统筹兼顾,既要看到今天,又要想到后代。
我们保护环境的目的,不只是为了保护资源,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更重要的还是为了人民,为了保护广大人民的健康,这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最根本之点。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过:把环境搞好了,人民身体健康了,就是保护了最大的生产力,是最大的财富。因此,对于危害人民生活和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的态度,就成为检验我们对广大人民群众态度的一个标尺。正确的态度必须是积极地去治理,以期为人民群众建立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同时在一切发展和建设中都采取防治污染的措施,不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在我们要为当代人的利益着想的同时,也要想到后代人的利益,要为子孙后代保存一个比较健全的环境,使我们的后代在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加美好。因此,我们在安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时候,要瞻前顾后,统筹安排,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对于那些只给当代人谋福利,但却严重危害后人的事情,就坚决不去做。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例举不胜举。比如黄土高原,在历史上曾是“草丰林茂,沃野千里”的绿洲,由于历代的屯垦,毁草弃牧,毁林从耕,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和生态失调,成为今天一个十分贫瘠的地带。解放后,在我们建设中,也不断犯过类似的错误,如毁林开荒,毁牧种田,围湖造田,以及将大量有害废弃物乱堆、乱埋、乱放等等。这些不顾后果的做法,已经或即将对我们和子孙后代造成苦果。这些历史教训,我们应该牢记,在今后的开发和建设中,不要再做这种贻害子孙的蠢事了。
总之,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们的一项国策是由我们的国情所决定的,是完全正确的,十分必要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注意,不抓紧环境保护工作,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也许会象今天的人口问题一样,成为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我国环境问题同人口问题有非常相似的情况。过去,我们对人口问题长期不认识,没有采取积极的对策,以至酿成了今天这种极为被动的局面,这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如果我们现在对环境问题也掉以轻心,不要到公元2000年,1990年就有可能达到严重的地步。环境问题也象人口问题一样,一旦造成污染或生态破坏,要想恢复它,不仅要耗费巨大资金,而且要付出很长的时间,有的甚至难以恢复。把环境保护作为现代建设的战略方针和重大国策,是我们认识的一大进步,是指导思想成熟的表现。我们要广泛地宣传这种战略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懂得,都能主动地去抓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步发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清洁美好的现代化国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