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鄂西州委、州政府为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排难解忧 党的政策暖人心 人才扎根天池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2
第3版()
专栏:

鄂西州委、州政府为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排难解忧
党的政策暖人心 人才扎根天池山
本报讯 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采取特殊措施,从优照顾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
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离恩施市区36公里,设在海拔1,200米至1,300米的天池山上。多年来,这个中心的科研人员艰苦创业,悉心从事马铃薯、玉米等旱粮良种的研究工作,先后培育出13个马铃薯良种。他们培育的玉米良种“恩单二号”荣获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马铃薯研究中心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个有影响的科研单位。但是,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这里的科研人员,在吃粮、子女入学和就业、交通、住房等方面存在很多实际困难。这些问题牵涉公安、粮食、财政、教育、交通等部门,因而成了久不能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在检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过程中,鄂西州委、州政府决心从山区的实际情况出发,逐一解决这些难题。2月10日,自治州州长李辉轩、州委副书记汪长俊等领导同志与各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上天池山,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决定采取五条措施,为科研人员排难解忧:一、从今年3月1日起,将这个中心科研人员、国家干部及其非农业人口家属的户口、粮油供应关系,转入自治州农业局,粮食、肉食、副食均按恩施市的指标供应;二、今后凡愿意调入天池山工作的相当于助理农艺师以上的科技人员,其家属和未成年子女系农业人口的,可转为非农业人口;三、从州财政拨款4万元,加宽通往天池山的长达13公里的公路;四、马铃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的子女上学时,按事业单位待遇,免收集资办学费,天池山小学公办教师的费用,由恩施市教育局按规定拨给;五、今年修建马铃薯研究实验大楼、加工厂厂房时,安排修建科研人员的宿舍。
这五条措施,为科研人员解除了“心头愁”。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副研究员刘介民说:“州委、州政府这样关怀知识分子,促使我们在边远山区扎根一辈子,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谢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