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这种“唯成份论”也应休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2
第5版()
专栏:农村漫谈

这种“唯成份论”也应休矣
潮江
这几年,白兰牌洗衣机在市场上一直很紧俏,买不到的人抱怨:“厂家为何不多生产一些?”为了解决供不应求的问题,北京洗衣机厂在京郊农村建立了30多个协作厂、点,让乡镇企业的1,000多人为其生产零部件,总厂则集中力量搞洗衣机的组装和科研。结果,在只增加30名职工和少量基建投资的情况下,洗衣机产量1983年比1979年增加了33倍,利润增加了44倍,型号增加了三种,成本降低了44%,质量也越来越稳定。北京洗衣机厂通过专业协作,获得成功,受到领导和各方面的赞扬。
奇怪的是,当一家报纸准备宣传这个经验的时候,有的同志却表示不同意。是事实有出入?非也。据说,主要是担心乡镇企业搞协作配套生产这事外传以后,可能会影响产品声誉。真令人啼笑皆非!
如此小看乡镇企业,并非就此一例。上海市嘉定光明灯头厂在全国同行业的评比中,产品质量连续三年名列前茅。现在年产灯头两亿多只,占全国总产量六分之一。有家报纸刊登他们第一次获奖消息的时候,竟遭到有关部门的指责:“为什么要标明社办工厂?”一家社办纺织厂被市领导部门评为“质量信得过”单位,有关领导后来听说是社办厂,后悔莫及,第二年这个厂参加评比的资格就被取消了。群众批评某些领导人如此这般地对待乡镇企业,很有点“唯成份论,而不重视现实表现”的味道。
乡镇企业是城市大工业不可缺少的助手。在京、津、沪,不光洗衣机,有些名牌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就是由乡镇企业协作生产零部件的;在全国享有盛名的上海服装,乡镇企业生产的占70%;无锡县等地社办厂的不少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我们应该认识到,大中小企业配套,高中低技术结合,城乡工业各自发挥优点,协调发展,合理布局,是中国现代化的需要。目前要取消部分群众对乡镇企业的偏见,还需要一个过程;怪就怪在一些有关领导不从产品的实际出发,也抱有这种偏见。这是压制新生事物。大概也属于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