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多乎哉,不多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3
第2版()
专栏:杂谈

多乎哉,不多也
雨水
近年来,我国茶叶持续增产,初步改变了茶叶销售中的紧张状况。过去,消费者买茶叶要凭证,定量供应还感不足,而现在,敞开供应,消费者可以任意选购。去年年底,全国库存茶叶增加,超过正常库存和市场需要量,因此,有些同志又叫“茶叶太多”了。
如何看待“多”和少?是继续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少了赶,多了砍”,还是进一步打开销路,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这是关系到农村商品生产能否兴旺发达的大问题。茶叶产量大幅度增加,从表面看是“多”了,但实际上,十亿人口一平均,就不是“多”了,而是还很少。当前,我国茶叶扣除出口部分以外,平均每人每年占有量不到半斤,这样的消费水平难道可以说“多”吗?如果我们以过去的低标准去衡量,一看到生产稍有发展,就以为东西“多”了,该限产了,那么,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就无法提高,商品生产也就不可能有发达之日。不仅茶叶如此,许多商品也有类似情况。例如,有些商品一时看是有些“多”,但从长远看却是“少”;没有打开销路以前显得“多”,工作做好了,打开了销路,却又感到“少”;货不对路,群众不欢迎,就显得“多”,品种对路,物美价廉,产品畅销,就供不应求。我们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应该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多”和“少”,对少数一时“多”了的产品,也不能采取硬性限产的办法,而应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运用优质优价的政策,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或引导他们转产市场紧缺的产品,而不能再沿用“少了赶,多了砍”的老办法。
多年来,我们有在商品短缺的情况下搞流通、销售的经验,而缺乏在商品比较丰富的情况下,搞好流通和销售的经验。现在,我们的流通体制基本上是建立在东西少的基础上的。商品少了好办,可以发票证,定量供应;东西一时多了就感到束手无策。可以说,商业工作的原来的一套方式、方法,包括人员、设施,以致有些具体政策,都偏重于对付少,而不适应“多”。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改变,改变得越快,越利于促进农村商品生产的兴旺发达。
减少商品积压,搞活流通,关键在于改变“官商”作风。商品少,即使经营不得力也会“顾客盈门”;商品“多”了,就不能再端着“老大”的架子,需要深入消费者中间,调查研究,想方设法把生意做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