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喜儿”回来了——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访华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4
第6版()
专栏:

“喜儿”回来了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访华侧记
本报记者 张云方
“‘喜儿’回来了。”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这样说。
“喜儿”是谁?她就是日本著名芭蕾舞演员、松山芭蕾舞访华团副团长松山树子。
29年前的1955年,第一个将《白毛女》改编成芭蕾舞剧并亲自扮演喜儿的松山树子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就亲切地说:“‘喜儿’回来了。”周总理还在国庆招待会上,把王昆和田华同志叫到松山身旁,然后大声向外国记者宣布:“朋友们,这里有三位白毛女。”松山的“喜儿”之称就是这样得来的。
记者在天桥剧场访问了松山女士。她正指导演员排演。虽然年逾花甲,风采依然不减当年。松山高兴地告诉记者,她率芭蕾舞团来华已经八次了,走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我一生酷爱芭蕾舞艺术,但是友谊把我的爱好升华到了新的境界,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幸福吧!”谈到这次访华,松山和她丈夫清水正夫很兴奋,他们说,这次访华有三个目的:一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一是为日中青年一代的友好交流铺路搭桥;一是为祝贺东京北京缔结友好城市五周年和感谢抚养日本孤儿的中国养父母。
松山芭蕾舞团这次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两套节目。一套是《吉赛尔》,一套是《堂吉诃德》和《天鹅湖》片断以及《辉煌的快板》等。松山和清水说,“这次我们带来的都是古典剧目,从艺术角度来说,我们是有意识地向中国介绍日本芭蕾舞在继承方面的成就,同时,也想在访问中学习中国创新的成果”。他们还希望中日两国在文化艺术的交流上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4月11日晚,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韦国清、胡启立、郝建秀等观看了松山芭蕾舞团的演出。著名演员森下洋子演吉赛尔,清水哲太郎演阿尔伯特。他们俩既是一对好夫妻,又是芭蕾舞台上绝妙的一双搭档。1974年瓦尔纳国际芭蕾舞大赛中,森下洋子获得金奖,清水哲太郎获得铜奖。他们从此蜚声舞坛,成为日本芭蕾舞界的新星。
森下艺术造诣深厚,她演吉赛尔细腻深沉,腾越时犹如惊鸿破空,旋转时犹如海涛回涌。中国艺术家们评价她“动似清风,立如白鹤,功底深厚,情中有情”。森下自己则说,“我不是在演戏,而是深入到角色中去,去寻找‘那一个’”。清水哲太郎曾在北京求学两年,是中国观众十分熟悉的一位演员。他说,“我这次是回故乡来了。”
松山树子1952年第一次观看了由中日友好老活动家帆足计带回日本的中国电影《白毛女》,不禁热泪盈眶,深深地被喜儿这个形象所感动。后来她这样写道,“我跟着上映的《白毛女》跑,眼泪已经哭干了,我被中国革命打动了心弦。”松山就是这样选中了《白毛女》,决心把它改编成芭蕾舞剧。1955年初,松山终于完成《白毛女》的改编。她亲自演喜儿,并且于2月12日在东京的日比谷公会堂进行了首场演出。首场演出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松山,使她坚信自己走的路子的正确。就是这一年,松山在丈夫的支持下,卖掉在东京的地产充作资金,在参加完赫尔辛基的世界和平大会后,辗转来到她向往的中国。1958年春,松山率团第一次来中国演出《白毛女》,从此打开了两国文化交流的大门。
这次松山芭蕾舞团在北京演出期间,中国舞蹈学院的6名15岁的小演员也一起参加了演出。中日青年演员同台演出、互教互学的精神,给中日文艺界人士留下深刻的印象。清水正夫团长介绍说:我们这个团这次以青年演员为主,65名团员中15岁的就有5名,30岁以下的43名。我们是想让青年们在中日友好交流中发挥作用。松山树子则说,“如果说我是第一代喜儿,森下是第二代喜儿,那么我们已经看到了第三代、第四代的喜儿,她们同中国的大春不会再有过去那个苦难的时代了。”
是的,“喜儿”回来了,时代变了。今天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已到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境界,我们相信通过松山芭蕾舞团的访华,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之花将会有新的蓓蕾绽开。(附图片)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古典芭蕾舞剧《吉赛尔》。
本报记者 王景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