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令人喜忧参半的外贸顺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4
第7版()
专栏:

令人喜忧参半的外贸顺差
朱满庭
最近,泛美开发银行发表的年度报告中提到拉美地区去年的外贸获得312亿美元的巨额顺差,这在拉美国家外债总额达3,36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3%的情况下,显得格外突出。可以说,这是一个使人忧喜参半的数字。
拉美国家近年来外债激增。由于外债结构中私人短期贷款比例大,利率高,贷款条件苛刻,因而各债务国普遍面临财政困难、偿付债息压力大的问题,去年全地区利息和利润对外支付净额高达340亿美元。幸好,去年大量的外贸出超显然有助于缓解迫在眉睫的支付危机,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因此,尽管有大量支付,去年的国际收支逆差降到了40亿美元,大大少于1982年的198亿美元。
然而,拉丁美洲的这笔巨额外贸顺差并不意味着外贸的大发展,恰恰相反,倒是外贸进一步萎缩的结果。拉美各国在巨额债务的高压下,不得不实行勒紧裤带,“奖出限入”的政策,竞相采取货币贬值、提高关税、管制外汇的办法限制进口。据泛美开发银行年度报告的统计,去年拉美国家无论在进口额还是在出口额方面都下降了,进口额的下跌尤为剧烈。在1982年进口减少20%之后,1983年又减少了29%,这就是说,比起1981年来,拉丁美洲在1983年的进口额几乎下降一半。去年的外贸大量顺差正是进口锐减所带来的变化。应当指出,在拉美国家进口商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国内生产所急需的中间产品、资本货和燃料。进口一卡紧,许多企业的生产就成了“无米之炊”,不得不停工待料,有的甚至倒闭。去年拉丁美洲生产下降,这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进口商品紧俏,引起物价飞涨,也严重影响中下层群众的生活水平,使社会生活出现动荡。难怪秘鲁总统最近大声疾呼:伴随着衰退的紧缩是比疾病本身更为糟糕的药方。
在世界贸易不振、西方保护主义盛行的情况下,拉美的出口受到的打击更大。拉美国家在七十年代经济发展较快,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有所增加,但总的来说,初级产品如矿产品和农产品仍是出口中的大宗,而且有些国家出口品种单一,成为国家经济来源的主要依靠。这种经济结构上的缺陷就使拉美国家特别容易受西方工业国家转嫁危机之害。1981年以来,在西方国家工业制成品价格上升的同时,拉美国家出口的一些初级产品价格却一跌再跌,结果造成拉美地区出口值连续三年下降。1983年,拉美国家的商品出口量增加了7%,但出口总额反而比上年度减少9个亿,只有875亿美元。这就是说,虽然从进出口结算上有盈余,但从出口方面看,拉美国家实际吃了不少亏。
拉丁美洲国家对外贸易所处的不利地位,使人想起了早在五十年代就在拉美出现的“普雷维什命题”。
1950年,阿根廷经济学家、当时的拉美经济委员会执行书记劳尔·普雷维什在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一文中,反驳了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流行的那种所谓工业化国家的技术进步使得制成品价格降低,从而有利于穷国的论调。他指出国际间不平等的贸易比价使得工业化大国大发其财,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到剥削,从而阻碍了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普雷维什认为,尽管工艺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穷国为换取工业国的制成品仍不得不付出越来越多的初级产品。30多年过去了。但从拉美各国当前的经济困难中,人们可以看到“普雷维什命题”中所说的那种不合理国际贸易关系至今仍在给拉丁美洲带来损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