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浙江大学化工系试行管理体制改革 克服平均主义 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5
第3版()
专栏:

浙江大学化工系试行管理体制改革
克服平均主义 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本报讯 记者周祖佑报道:浙江大学化工系近年来试行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最近,浙大党委决定有步骤地推广他们的经验。
浙大化工系的改革工作,是从去年2月开始的。据统计,1983年,全系共新编教材45种、590多万字;新开实验课19个,新建实验装置55套。除完成原定教学任务外,与省轻工业厅合办了一个轻工机械专修科,并先后办了聚合反应工程、吸附分离等短训班10个,培训工程师一级的在职技术人员490人。全系还承担国家和省下达的大小科研项目81个,比1982年增加一倍以上。
浙大化工系进行管理改革的重点是克服平均主义,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他们成立了由有志改革的教师和党总支干部组成的改革小组,发动群众充分酝酿讨论后,制订了改革方案。其具体办法是:一、对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和其他工作都按统一计算办法规定工作量,分别落实到人,年终由系管理人员到各教研组进行验收和结算。二、根据各教研组完成的工作量总数,按月发放津贴到组,再由各组分配到人。津贴来源,一部分是系化工厂超额利润提成,一部分是各教研组科技咨询服务收入的提成。三、严格实行考勤制度,除担负教学任务的教师按教学工作量酌情考核外,其他人员都实行上、下班考勤。
浙大党委认为,化工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对头的,效果是显著的。首先,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减少了平均主义现象。工作好、津贴多的有荣誉感,工作差的感到有压力。不少人都争相向教研组要求多做工作,教研组也积极向系里争取任务,改变了过去在任务面前互相推托、扯皮,以至延误工作等现象。
其次,正确处理了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关系,聘任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担负各门必修课的教学,固定了58名专职和40多名兼职人员从事科研工作,使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加强。试行改革一年来,该系教学质量有了提高,科研工作有了进展,促进了教学、科研两个中心的建设。
这些改革进一步发挥了现有教师的潜力,有利于人才的流动。比如,全系最大的化工机械教研组共有40名教师,过去一直叫任务繁重,人手不够。去年按人计算工作量后,任务少的教师坐不住了,立即主动与省轻工业厅联系,开办起一个专修科,学制两年半。一年多来,全系先后调出10名教师,支援了其他单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