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目前大学教育工作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02-04
第3版()
专栏:

  目前大学教育工作中的两个重要问题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张如心
(一)如何进一步开展教学研究指导的工作
去年六月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曾经解决了高等教育的几个主要问题。首先会议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和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确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是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学与技术的成就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建设人才”,同时“准备和开始吸收工农干部和工农青年进我们的高等学校,以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其次,是通过了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原则与方法;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关于教研组的组织和任务的规定。关于后者,会议通过的高等学校暂行规程的第四章曾经把它列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并明确规定了它的职责为:(一)领导本组全体教师讨论及制定本组课目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二)领导及检查本组的教学工作和研究工作;(三)领导与组织本组学生的自习、实验及实习。
全国高等教育会议这一指示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贯彻新的教育方针与课程改革必须把教员组织起来,加强学习,实行互助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为教育方针与课程计划是要通过一定的人来执行和贯彻的,而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除了正确地决定方针与课程计划之外,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就是教员。如果方针有啦,课程也改革啦,而不把教员很好地组织起来加强学习,实行互助,那末这些方针、计划也还是不能实现或是不能很好地实现的。所以高等教育会议关于实施全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决定的第八条也曾经这样写着:
“提高师资的质量和培养新的师资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因此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师应努力加强自己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及研究工作,应就各项主要课程,组织教学研究指导组,由教师实行互助,改进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自从有了教研组以来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多的经验证明了全国高等教育会议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和必要的。过去经验指明:那一门课程的教师如果组织起来,加强学习,实行互助,那一门课程的教师质量也就逐渐提高了,教课的内容同方法也就得到不断的改进,从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比较好。
为什么要组织起来加强学习呢?这是因为新中国是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新的人民民主国家,而服务于新中国的经济、政治、国防、文化建设的高等教育方针也完全是新的,课程计划也是按照新的教育方针以及理论与实际一致的原则而改革过来的。我们现在高等学校开办的社会科学及文学课程完全是用新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讲授的;自然科学课程方面,虽然原有的许多好的知识都还是有用的,但是这些课程的内容也应该根据现代科学最新的成就有步骤地加以改革。至若新中国学校的教学方法那也完全是新的。因此,我们要把这些新的课程教好,把教材编好,这是一件大事,就必须组织起来,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与业务水平。不学习是不成的。不仅过去在旧教育界服务过多年的教育工作者要很好地学习,就是参加过多年解放区文教工作的老干部也都需要好好地学习和提高,否则就无法完成新形势下的新的任务。
为什么要实行互助呢?这是因为这些任务的完成是不很容易的,并且我们每个人的能力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就是专家也还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采取“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的方法,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面,实行互助。
在社会主义苏联的高等学校,他们早就采取了这个方法,并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苏联出版的许多有名的教科书:世界史、俄国史、战争史,都是经过一批教师、专家实行互助,集体研究,编写出来的。苏联这一宝贵经验是值得我们很好地来学习的。我们应该承认集体力量大于个人力量,集体智慧高于个人智慧,这是一条不可移易的真理。
为要很好地实行互助,相互学习,以达到取长补短,教学相长,我们的教师就必须有虚心学习的精神。我们过去一个时期有少数教研组工作搞的比较好,教学质量比较高,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一部分教师比较虚心,能经常吸取同仁甚至学生的许多好的意见;有些小组工作成绩之所以比较差,就是因为这些小组的某些教员虚心学习的精神不够。古人云:“谦受益,满招损”,在这里也得到了证明。
再其次,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这些都离不开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不能这样设想: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这样一件庄严的事业(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转变)而可以不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就能够很好的完成的。经验指明:恰好相反,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教研组工作的生命线,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不可能有健全的教研组生活,因而也就不可能达成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任务。过去我们有好些教研组不仅制定课程计划编写教材是经过大家反复讨论提出意见,而且还组织了同仁相互听课,检查教学,并批判地吸取了学生的意见,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因此学习和工作就很有生气,教师的相互关系也搞得比较融洽。另外一些教研组因为大家客客气气,有意见不提,怕得罪人,或者被批评的人不愿意接受别人好的意见而固执己见,自行其是,因此学习与工作就无法开展。这里所谈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当然是指实事求是的,与人为善的,这就是说:成绩与进步应该发扬,缺点错误应该纠正,同时指出缺点错误是有根有据,经过分析,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不是自以为是,主观武断;批评的态度应该是诚恳的,与人为善的,而不是冷嘲热讽,闹私人意气;而被批评的同志则应该虚心倾听,抱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同时,我们在学术研究上应该提倡自由思想,大胆辩论,深入钻研,追求真理的风气,使大家敢于把自己内心的一切意见说出来,经过争辩作出合乎科学真理的结论,以指导教学。这种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我们的工作,正象太阳光与新鲜空气对于人们一样是十分有益和十分必需的;而且从这一时期的工作经验来看,它的确是进一步开展我们教研组工作的主要关键。
从这里我们大家就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毛主席不久以前在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的下列一段话:
“要达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目的,必须采取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采取这种方法时所用的标准,主要是我们现时的根本大法即共同纲领。我们在这次会议中,即根据共同纲领,采取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是推动大家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很好的方法,是人民国家内全体革命人民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我希望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都采用这种方法。”
毛主席这一指示甚为重要。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应该很好地根据共同纲领的标准,特别是其中关于文教政策部分的标准,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进我们的工作,一切符合于上述标准的应加以发扬,不符合的或不完全符合应适当地加以纠正。这是开展教研组工作以至于整个教学工作的主要关键,也是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的基本方法。
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不要害怕自己的知识不够,能力不够;更不要害怕我们思想上存有旧社会的影响(这是难免的),我们只怕自己不认真负责,不虚心学习,不愿意采用毛主席所指示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只要我们认真负责,虚心学习,经常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则没有知识与能力的,经过学习就可以逐渐获得知识与能力,知识能力不够的也会逐渐提高,旧社会的思想影响也会在长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中逐渐得到批判和纠正。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那些敢于经常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来改造自己提高自己的同志便是这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有心人。各系的系主任及教研组长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来影响全体教师学会这个新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使大家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地努力改进。
应该明确地指出:教研组这样的教学组织是新中国学校中所特有的,它在过去旧式学校中是从来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的;因在旧式学校的反动教育方针之下,教师不是被组织起来实行互助,而是各自为教,各行其是,甚至搞小团体、小宗派、闹不团结,是不提倡批评与自我批评,而是互相攻讦,互相排挤,或者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因此,我们要把这一新式的组织健全起来,很好地履行它的职责,就必须采用完全新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这就是认真负责的态度,团结互助,虚心学习的态度,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其中尤其是后者最为重要,因为能不能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正是考验我们全体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是否认真负责,虚心学习的主要标志,也是测量我们教研组工作以至一切教学工作的成绩的主要尺度。
(二)如何正确实现教学民主
什么叫教学民主?如何正确运用?过去我们有什么经验?那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是当前教学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在这里说一下。
据我所知,现在正规学校中对教学民主有两种不同的了解及做法。一种是提倡所谓“自学辅导”,过份强调学生独立“自学”,忽视或者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育作用。如有的学校学生上课时,教师站在一边,尽让学生去自由地民主讨论,或者把上课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争辩,只留下很少的时间给教师作总结,或者,学生对课程有疑问让学生自己去解答,教师只是从旁指导,有的学校对学生意见无批判的迁就,学校负责人及教员没有一定的责任制和工作计划。甚至个别学校为了要决定某一字的读法,采取了由学生举手表决的方法来解决。
这种“教学民主”实际上是对教学工作的放任自流,是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与教育作用,它对于教学工作是有害无益的。
另一种,是承认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并提倡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民主的工作方式来批判地吸收学生的意见,加强与学生的联系以改进教学。东北师范大学过去所推行的教学民主大体上是朝着这个方向做的。
为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一问题,我觉得对于学校的组织原则有说明的必要。新中国的学校(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组织与管理原则应该是怎样的呢?有人说是民主集中制,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如果是民主集中制,则学校校长及教师应该是由大家选举的,学校应该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由校长向选民作工作报告,经过选民批准……。不是这样,学校校长(及其他负责同志)不是大家选出来的,而是上级人民政府委任的;教师是校长聘请的,不是学生选举的;学校校长受上级人民政府委托,代表上级政府来办理学校,重要决定须向上级政府请示,经过上级批准,日常工作则由校长负全责,教师是受校长聘任对校长负责进行教育工作。这就是说,学校的组织与管理原则不是民主集中制,而是校长负责制,以及在课堂教育上的教师负责制。
但是为了搞好工作,学校校长及教师必须采取民主的工作方式,这就是说,应该向学校工作人员及学生吸取意见,集思广益,以便更有效的推进工作。校长为了“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行政上应该定期召开各种会议如校务委员会会议,教务会议等,吸收一定负责同志(校部负责同志、系主任、教师代表、教研组长等参加,学生会及工会负责人列席),就学校工作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同大家商量研究办法,吸取意见。除此以外,还应该定期找下面的人员个别谈话,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吸取意见。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样的做法对于密切上下级的联系,及时地了解情况,研讨工作及总结工作经验,有很大的作用。没有这些行不行?那是不行的。但是上述的会议都是在校长及其他负责同志主持下,按照领导上的意图,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会议的决议要经过校长批准(后者对校务委员会及其他会议的决定在职权上可以否定),而不是像工会的理事会或政府的委员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解决问题的。这就是校长负责制与民主工作方式的结合。
教员对教课负完全的责任,但为了搞好教学工作也必须采取民主工作方式,经常注意了解教学的情况,批判地吸取学生的意见(同仁的意见更应吸取),其方法和形式可通过课代表反映情况和意见(这是经常的方法),或者自己抽出时间参加一个小组询问学生的意见,或者定期召开各种座谈会(吸收学生中的积极分子参加)或全体学生会议(以某一门课程的需要吸收某一班学生参加,更普遍的问题吸收更多的学生参加)。通过课代表及上述会议,教师一方面可以了解教学的情况,吸取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作为改进教学的参考,同时另一方面,又可通过这些形式了解学生的具体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有关于方针政策、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及时纠正学生中不正确的偏向。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完全建筑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面,同时又使它能够更加密切地结合学生的实际(如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接受能力,学生的思想实际等等)。
但是这些会议必须是在教员或教研组长负责主持之下进行,同时为了开好这些会议,在事先应有所酝酿,有所准备,使会议有领导有组织有中心地来进行,而不是无领导的,漫无边际的,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因而得不到任何结果。其次,这些会议的决定必须取得教师或教研组长的同意(与整个系有关的问题还要经过系主任批准)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或者无原则的迁就学生意见。这就是教师负责制与民主工作方式的结合。
这种民主工作方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为人民服务的负责观点与群众观点的具体表现。因为教师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给学生教课是一种严肃负责的工作,是对上级负责,同时也是对学生负责的(这两方面不是对立的),所以为了把课程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好,除了上级正确领导与教师自己努力(这是主要的)之外,还必须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吸取学生有价值的意见,这样做是只有好处而没有任何坏处的。但是如果否定教师的负责制而去空谈民主则会失去领导而走向放任自流,其结果对教学工作是有损无益的。这样的做法不叫做有群众观点,而是对于群众观点的误解。
东北师范大学过去的经验证明:采取这种科学的民主方式是有不少的好处,学生通过课代表及各种座谈会反映了不少情况,提出了不少建议(从教学计划、教材、讲课内容与方法,甚至某些教师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都有),这些建议对于改进教学工作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经验指明:那一位教师能够采取民主工作方式,批判地吸取学生的意见,那末他的课程讲授内容和方法就比较地能够适应学生的实际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而得到不断的改进,从而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学习成绩也就比较好。
另一方面,过去的经验又告诉我们:学生的意见中的确有不少不妥当,甚至是错误的意见。如有的学生对于学校方针认识不清,对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缺乏正确的理解,因而有好高鹜远及脱离实际的各种错误想法,有的课代表反映的意见常常只是代表程度较高的学生,有的学生给教员提意见不是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等等。这些想法和意见有时是难免的。对此我们不能作无原则的迁就,对不妥当的意见应适当地加以解释和纠正,对根本错误的意见和态度应严肃地进行批判和教育,不然会妨碍教学工作的进行。我们过去大体是这样做了,今后仍应本此精神办理。
再其次,我们有些单位召开的座谈会是由课代表主持,这是不妥当的,应该由教师或教研组长主持,属于全系的学生座谈会应由系主任主持。
这里附带的谈几句关于“师生座谈会”的名称。过去东北师范大学好些单位召开的教学座谈会曾命名为“师生座谈会”,这一名称多少含有师生双方平等协商的因素在内。其实教师与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固然是平等的,然而在工作的责任上是显然不同的,学生在学校的唯一的任务是学习,而教师在职务上担负着教育学生的责任。因此,严格地说,把这种教学座谈会冠以“师生座谈会”的名称是不恰当的,今后不宜继续采用。
总起来说,在教师负责制的基础上,运用民主的工作方式,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教学民主,也就是所谓的有组织有领导的教学民主。以往的经验证明:这种民主工作方式的正确运用不仅不妨碍尊师与教师在教育上的负责制,而且可以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育作用。过去我们一方面教导学生尊重教师,另一面又建议教师采取民主工作方式,以加强师生的联系。凡是这样做的地方,那里教学质量就比较高,从而教员的威信也比较好,师生关系也就比较融洽。这种民主工作方式,特别在从旧型正规教育转向新型正规教育中有它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应适当地加以总结和发扬。
最后还应该指出一点:这种科学的民主工作方式,民主的作风只有在人民的学校中才有可能被提倡与发扬,而在旧式学校是从来没有过而且是不可能有的。过去中国封建社会里头的师生关系是一种等级服从的关系。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贯彻其养士政策与愚民政策,因而把教师的地位提得比较高(天、地、君、亲、师五尊中,师长被列为一尊),教师在学生前面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学生对教师只是盲目的服从而教师对学生反可以随便打骂侮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时代,这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本质上没有多大改变。这种风气是与当时政治上的反动专制主义相结合的。现在我们是处在新中国的时代,我们的学校是人民的学校,因此学校中师生关系也就不能不随着整个政治经济制度的改变而有所改变,这是很显然的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