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闪烁在阳光与沙漠之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5
第7版()
专栏:

闪烁在阳光与沙漠之间
景宪法
这里没有浓烟滚滚的烟囱,也没有震耳欲聋的涡轮机;没有穿行如梭的运输车辆,也没有造价昂贵的处理废料设施。它方圆不过20英亩,只有一束从天边起伏奔来的高压电缆和一条时隐时现的柏油公路,穿过长着灌木丛和约书亚树的沙漠,把它同外界连在一起。然而,它却是一座巨大的太阳能电站,每年将300万度电奉献给当地的人们。
出洛杉矶市向东北方向急驶60公里,好不容易才在荒漠中找到这块“飞地”。我们在铁丝网外停住车后,便左顾右盼地走进了这座空无一人的电站。
眼前是一片新奇的境地:排列整齐的金属圆柱林立四周,每根柱顶支撑着一块10米见方的银灰色金属板,远远望去,宛如一把把巨大的方形伞,顶着阳光,斜支在荒芜的沙地上。(见右图)
电站里唯一的“主人”兼向导带领我们穿行在这片“伞林”中。这些巨型方“伞”正是将阳光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跟踪器。顶部的光电板和支柱的衔接处是一个万向节,在电子计算机的控制下,跟踪器可以根据光电板面所接受阳光的强弱,自动调节板面同太阳的角度。向导告诉我们,这些庞然大物“聪明”极了。每天早晨太阳未出,它们就垂直而立,将最大平面对向熹微的东方;到了傍晚,它们总是恋恋不舍地送走最后一缕晚霞,然后转身180°,又静候着翌日黎明的曙光。即使是阴雨天,这些勤奋的家伙也能尽力而为,它们甚至能在云块的缝隙中追寻永恒的目标——阳光。这时,我们才突然注意到,这些光电板正在微微摆动,伴随一阵嗡嗡的摩擦声,自动寻索在薄云后面时隐时现的太阳。
“如果遇到刮风天呢?”
向导笑了笑说,“一般的风力影响不大。如果风速超过每小时50公里,这些跟踪器就会将信号输送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里去,然后按照指令,躺成水平状态,便可避免不必要的结构应变。风势减退后,它们还会自动复原。”大家显然都被这番介绍深深吸引住了,好奇地前后打量着这些“聪明”的东西。向导似乎猜到了众人的心思,他三步并作两步朝100米开外的控制室走去。片刻功夫,侧上方传来轻微的嗡嗡声,距离我们最近的一架跟踪器上的光电板开始缓缓改变方向:一会儿朝北,一会向南,一会儿水平转动360°,最后面朝我们垂直立了下来。大家走上前去,小心翼翼地触摸它那光滑如镜的平面。整个光电板由256块长形组件构成,每块组件中装有32个圆形硅片,它们就是袖珍太阳能“发电机”,永远静悄悄地“运转”。
向导把我们招进控制室里,指着成排的计算机和各式仪表对我们说,这座电站其实无需人控,只要定期来人检查维修就行了。的确,向导已陪着我们转了个把小时,一路谈笑风生,看不出他有丝毫牵挂电站运转之意。
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投资和原材料来源等方面,向导坦率地说:“当然罗,同许多用其他能源作燃料的电站相比,太阳能电站的投资是要多一些。但是它的‘燃料’却是永远免费的。它也不需要用净水冷却,而且这种电站不会产生任何有害废料。至于原材料嘛,主要来自于诸位脚下……”大家不约而同地朝脚下看去:银灰色的沙砾在阳光下熠熠闪烁。可不是吗?硅在地壳中的分布度为25.7%,而沙子就是不纯的二氧化硅!脚下这片伸向天边的沙漠真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的硅矿床。阳光与沙漠,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竟能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人类何时才能尽情地享受呢?
依依告别主人。一路上,萦绕心头的始终是人类能源的希望,忍不住又一次回头,电站已融化成一颗晶亮的小点,闪烁在阳光与沙漠之间。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