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恐龙奇遇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5
第7版()
专栏:国外见闻

恐龙奇遇记
黎先耀
不久前,我在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终于看到了完整的角龙化石。它们的祖先——一两米长的“原角龙”,虽然发现在亚洲(我国内蒙古、宁夏等地也发现过这种化石),但是从原角龙发展出来的体大力壮的众多的子孙,绝大部分却是在北美发现的。
这种地质史上最晚出现的恐龙,头骨很大,几乎占它整个身长的三分之一,头上还有两只大角,看起来颇象犀牛。难怪连著名的美国古生物学家马什教授,也曾误把这种恐龙的角,当作犀牛的角了。我走出博物馆的时候,还在遐想着:六七千万年前,角龙活着到底是一副什么怪模样呢?突然一阵孩子们的欢笑声,打断了我的思绪。七、八个淘气的小学生,正趴在门外路边的一头巨大的动物雕塑身上嬉戏。我走近一看,原来那只低头挺角踞立在草坪上的动物就是角龙,它的个子可比犀牛高大多了。这种“三角龙”头上确有三只角,除了两只长在眼睛上方的长角,还有一只长在鼻子上方的短角。我想这些孩子们一定就象牧童熟悉他们放的牛那样,熟悉这条恐龙了。
当我从美国东海岸到达西海岸的时候,在洛杉矶街头上看到一张耸人听闻的海报,上面写着“现代恐龙入侵洛杉矶!”并画着两头庞然怪物:一条是蜥脚类的雷龙,另一条就是乌龙类的角龙。好奇心促使我想去察看个究竟。我打听到,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就座落在附近的一个玫瑰园里。迎着微风吹来的玫瑰香漫步走去,我终于寻找到了这两条活生生的恐龙。该馆馆长伯莱克教授,在率领美国博物馆馆长代表团访华时就与我结下了友谊。他高兴地接待了我这位来自太平洋彼岸的朋友。
主人带领我踏着陈列厅地上的恐龙脚印,走进古生物陈列室。那里的铁树、杉树之类的植物丛中,一头犀牛般满身疣突的褐色三角龙,突然象鬣蜥那样竖立起颈上的皮盾,张开血红色鹦鹉嘴似的尖喙,嘶鸣起来。我虽然明知这是电脑控制的自动模型,还是不免吓了一跳。主人笑着对我说:“这是角龙对从它故乡亚洲来的客人表示问候哩!”我也高兴地拍拍角龙的背脊,它的厚皮柔软而有弹性,好象是用塑料一类材料制成的。
馆长介绍说,这种模型是古生物学家与雕塑艺术家和电子技术人员合作的成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我问模型的自动控制部分安装在什么地方。馆长神秘地掀起地毯的一角给我看,原来微处理机隐藏在那里。当我们继续往前参观时,背后发出了“铛锒铛锒”的响声。我回头一看,哦,那条三角龙正在挣脱锁在它脚上的铁链哩!主人风趣地说:“角龙想跟你一起回老家呢!”我也乐着答道:“只要你馆长同意,我给它买飞机票。”引得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那只蜥脚类恐龙的新模型。我们北京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的那条“马万溪龙”,同这种“雷龙”在进化史上是近亲。这些活灵活现的模型,使我大开眼界。告辞伯莱克馆长,踏上归途以后,这些恐龙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它们的吼叫声依然在我的耳边回响。由此,我联想到如果我国博物馆的化石骨架,也能配上自动模型展出,那就不仅复原了古生物的形态,还能重现它们的生活行为,比形象的画图和抽象的概念,都要具体生动得多。希望微电子技术早日进入我国的博物馆,以促进我国博物馆工作的现代化。(附图片)
博物馆里的恐龙喜遇亚洲客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