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高原明珠六盘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4-04-16
第2版()
专栏:

高原明珠六盘水
本报通讯员 任贵银
从贵阳乘火车西行,过了安顺,就进入了六盘水市境内。六盘水,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以煤炭储量多、煤质好、品种全而闻名全国,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六盘水市是由六枝、盘县、水城三个特区组成,故称“六盘水”。全市面积9,914平方公里,居住着汉、苗、彝、布依等十多个民族,共212万多人口,矿区开发前,这里交通困难,经济发展缓慢。小城镇稀少可数,地方工业只有几处小厂、矿和手工业作坊。1964年中央决定六盘水和四川攀枝花工业基地同时上马,用六盘水的煤炼攀枝花的铁。在中央和省委的直接关怀下,全国各地调集了大批财力、物力、人力,展开了六盘水建设大会战。1965年,会战的序幕刚刚拉开,邓小平同志就带领中央有关部委负责人来到六枝,来到地宗煤矿视察,给广大建设者以极大的鼓舞。在“头顶云雾,脚踏高原”的艰苦条件下,十多万建设大军与当地各族人民一道,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和建设,目前,投产矿井已有21对,设计能力为1,120万吨;年洗煤能力为530万吨。
这里的人们还清楚地记得,1980年,胡耀邦同志来到市里视察工作。特别关注这里的煤炭开采和运输,要求多产煤、快运输,千方百计把这里的煤炭运往外地,支援国家建设。两年来,火铺煤矿职工奋力拚搏,1982年生产了原煤120万吨,达到了矿井设计能力。去年,这个矿盈利六百六十万元。
今年3月9日,赵紫阳总理又来到六盘水。市委书记谢养惠、市长杨志鹗陪同视察了汪家寨煤矿、汪家寨选煤厂和水城钢铁厂。他们向赵总理汇报了这里的丰富资源、生产现状和发展远景。当赵总理得知水城钢铁厂已经甩掉戴了十四年之久的亏损帽子,去年上缴利润860万元时,赞扬地说:“那很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